Old/New Testament
示巴女王拜訪所羅門(A)
10 示巴女王聽見所羅門因耶和華的名所得的名聲,就來要用難題考問所羅門。 2 她帶着很多的隨從來到耶路撒冷,有駱駝馱着香料、極多金子和寶石。她來到所羅門那裏,向他提出心中所有的問題。 3 所羅門回答了她所有的問題,沒有一個問題太難,王不能向她解答的。 4 示巴女王看見所羅門一切的智慧,和他所建造的宮殿, 5 席上的食物,坐着的羣臣,侍立的僕人,他們的服裝,和他的司酒長,以及他在耶和華殿裏所獻的燔祭[a],就詫異得神不守舍。
6 她對王說:「我在本國所聽到的話,論到你的事和你的智慧是真的! 7 我本來不信那些話,及至我來親眼看見了,看哪,人所告訴我的還不到一半,你的智慧和你的福分超過我所聽見的傳聞。 8 你的人[b]是有福的!你這些僕人常侍立在你面前、聽你智慧的話是有福的! 9 耶和華—你的 神是應當稱頌的!他喜愛你,使你坐以色列的王位,因為他永遠愛以色列,所以立你作王,使你秉公行義。」 10 於是,示巴女王把一百二十他連得金子、極多的香料和寶石送給所羅門王;送來的香料,從來沒有像示巴女王送給他的那麼多。
11 希蘭的船隻也從俄斐運了金子來,又從俄斐運了許多檀香木和寶石來。 12 王用檀香木為耶和華的殿和王宮做欄杆,又為歌唱的人做琴瑟。以後再沒有這樣的檀香木運進來,也再沒有人見過,直到如今。
13 所羅門王除了照自己的厚意餽贈示巴女王之外,凡她所提出的一切要求,所羅門王都送給她。於是女王和她臣僕轉回,到本國去了。
所羅門的財富(B)
14 所羅門每年所得的金子,重六百六十六他連得; 15 另外還有來自商人[c]和做生意的商品,以及阿拉伯諸王和各地省長的。 16 所羅門王用錘出來的金子打成二百面盾牌,每面盾牌用六百舍客勒金子; 17 又用錘出來的金子打成三百面小盾牌,每面小盾牌用三彌那金子。王把它們放在黎巴嫩林宮裏。 18 王又製造一個大的象牙寶座,包上純金。 19 寶座有六層臺階,座的後背是圓的,座位之處兩旁有扶手,靠近扶手有兩隻獅子站立。 20 六層臺階上有十二隻獅子站立,分站左邊和右邊;任何國度都沒有這樣做的。 21 所羅門王一切的飲器都是金的,黎巴嫩林宮裏所有的器皿都是純金的。在所羅門的日子,銀子算不了甚麼。 22 王有他施船隻與希蘭的船隻一同航海,他施船隻每三年一次把金、銀、象牙、猿猴、孔雀[d]運回來。
23 所羅門王的財寶與智慧勝過地上的眾王。 24 全地都求見所羅門的面,要聽 神放在他心裏的智慧。 25 他們各帶貢物,就是銀器、金器、衣服、兵器、香料、馬、騾子,每年都有一定的數量。
所羅門的兵力和財力(C)
26 所羅門聚集戰車騎兵;他有一千四百輛戰車,一萬二千名騎兵,安置在屯車城,在耶路撒冷的王那裏。 27 王在耶路撒冷使銀子多如石頭,香柏木多如謝非拉[e]的桑樹。 28 所羅門的馬是從埃及[f]和科威[g]運來的,是王的商人按着定價從科威買來的。 29 從埃及進口的戰車,每輛六百舍客勒銀子,馬每匹一百五十舍客勒;赫人眾王和亞蘭諸王的戰車和馬,也是經由他們的手出口的。
所羅門離棄 神
11 所羅門王在法老的女兒之外,又寵愛許多外邦女子,就是摩押女子、亞捫女子、以東女子、西頓女子、赫人女子。 2 論到這些國的人,耶和華曾吩咐以色列人說:「你們不可跟他們通婚,他們也不可跟你們在一起,因為他們一定會誘惑你們的心去隨從他們的神明。」所羅門卻為了愛,緊緊跟從他們。 3 所羅門娶七百個公主,三百個妃嬪。這些妻妾誘惑他的心。 4 所羅門年老的時候,他的妻妾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不像他父親大衛以純正的心順服耶和華—他的 神。 5 所羅門隨從西頓人的女神亞斯她錄和亞捫人可憎的米勒公。 6 所羅門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像他父親大衛專心順從耶和華。 7 那時,所羅門為摩押可憎的基抹和亞捫人可憎的摩洛,在耶路撒冷對面的山上建造丘壇。 8 他為所有的妻妾,就是那些向自己神明燒香獻祭的外邦女子,也是這樣做。
9 耶和華向所羅門發怒,因為他的心偏離了向他顯現兩次的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 10 耶和華曾吩咐他這件事,不可隨從別神,他卻沒有遵守耶和華所吩咐的。 11 所以耶和華對他說:「你既然是這樣,不遵守我所吩咐你守的約和律例,我必定把國度撕裂離開你,將它賜給你的大臣。 12 然而,因你父親大衛的緣故,我不在你的日子行這事,而要從你兒子的手中撕裂這國。 13 只是我不撕裂全國,卻要因我僕人大衛和我所選擇的耶路撒冷,保留一個支派給你的兒子。」
所羅門的敵人
14 耶和華使以東人哈達興起,作所羅門的敵人;他是以東王的後裔。 15 大衛在以東的時候,約押元帥上去埋葬陣亡的人,殺了以東所有的男丁。 16 約押和以色列眾人在以東住了六個月,直到把以東的男丁盡都剪除。 17 那時哈達還是幼童;他和他父親的臣僕,以及幾個以東人逃往埃及。 18 他們從米甸起行,到了巴蘭,再從巴蘭帶着幾個人來到埃及,到埃及王法老那裏。法老給他房屋,吩咐給他糧食,又把地賜給他。 19 哈達在法老眼前大蒙恩寵,法老就把王后答比匿的妹妹嫁給他。 20 答比匿的妹妹給哈達生了一個兒子,叫基努拔。答比匿使基努拔在法老的宮裏斷奶,基努拔就與法老的眾子一同住在法老的宮裏。 21 哈達在埃及聽見大衛與他祖先同睡,約押元帥也死了,就對法老說:「請你讓我走,我要回本國去。」 22 法老對他說:「你在我這裏有甚麼缺乏?看哪,你竟想要回你本國去!」他說:「我沒有缺乏甚麼,只是懇求王准我回去。」
23 神又使以利亞大的兒子利遜興起,作所羅門的敵人。他曾逃避主人瑣巴王哈大底謝。 24 大衛擊殺瑣巴人的時候,利遜召集了一羣人,自己作他們的領袖。他們往大馬士革,住在那裏,在大馬士革建立王國。 25 所羅門活着的時候,除了哈達為患之外,利遜也作以色列的敵人。他憎恨以色列,作了亞蘭人的王。
神給耶羅波安的應許
26 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也舉起手來攻擊王。他是所羅門的臣僕,以法蓮支派的洗利達人;他母親是個寡婦,名叫洗魯阿。 27 他舉手攻擊王是因先前所羅門建造米羅,修補他父親大衛城缺口的這件事。 28 耶羅波安是個大有才能的人。所羅門見這青年殷勤,就派他監管約瑟家所有服勞役的工人。 29 那時,耶羅波安出了耶路撒冷,示羅人亞希雅先知在路上遇見他;亞希雅身上穿着一件新衣。田野中只有他們二人,沒有其他的人。 30 亞希雅拿起穿在自己身上的新衣,把它撕成十二片, 31 對耶羅波安說:「你可以拿十片。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如此說:『看哪,我必從所羅門手裏撕裂這國,把十個支派賜給你。 32 我因我僕人大衛和我在以色列眾支派中所選擇的耶路撒冷城的緣故,仍為所羅門留一個支派。 33 因為他們[h]離棄我,敬拜西頓人的女神亞斯她錄、摩押的神明基抹和亞捫人的神明米勒公,沒有像他父親大衛一樣遵從我的道,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守我的律例典章。 34 但我不從他手裏奪走整個國家,卻使他在活着的日子作君王,是因我所揀選的僕人大衛遵守我的誡命律例。 35 我必從他兒子手裏將王國奪走,賜給你十個支派, 36 只留一個支派給他的兒子,使我僕人大衛在我所選擇立我名的耶路撒冷城那裏,在我面前常有燈光。 37 我選你,使你照你心裏一切所願的作王,成為以色列的王。 38 你若聽從我一切所吩咐你的,遵行我的道,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謹守我的律例誡命,像我僕人大衛所行的,我就與你同在,為你立堅固的家,像我為大衛所立的一樣,將以色列賜給你。 39 我必因這事使大衛的後裔遭受患難,但不是永遠的。』」 40 所羅門想要殺耶羅波安,耶羅波安起身逃往埃及。他到了埃及王示撒那裏,就住在埃及,直到所羅門死了。
所羅門去世(D)
41 所羅門其餘的事,凡他所做的和他的智慧,不都寫在《所羅門記》上嗎? 42 所羅門在耶路撒冷作全以色列的王四十年。 43 所羅門與他祖先同睡,葬在他父親大衛的城裏,他兒子羅波安接續他作王。
預言耶路撒冷被毀(A)
20 「當你們看見耶路撒冷被兵圍困,就可知道它成為荒蕪的日子近了。 21 那時,在猶太的,應當逃到山上;在城裏的,應當出來;在鄉下的,不要進城。 22 因為這是報應的日子,要使經上所寫的都得應驗。 23 在那些日子,懷孕的和奶孩子的就苦了。因為將有大災難降在這地方,也有憤怒臨到這百姓。 24 他們要倒在刀下,又被擄到各國去。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踐踏,直到外邦人的日子滿了。」
人子的來臨(B)
25 「日月星辰要顯出預兆,地上的邦國也有困苦,因海中波浪的響聲而惶惶不安。 26 人想到那要臨到世界的事,就都嚇得魂不附體,因為天上的萬象都要震動。 27 那時,他們要看見人子帶着能力和大榮耀駕雲來臨。 28 一有這些事,你們就當挺身昂首,因為你們得救贖的日子近了。」
從無花果樹學功課(C)
29 耶穌對他們講了一個比喻說:「你們看無花果樹和各樣的樹, 30 樹葉一長出來,你們看了自然就知道夏天近了。 31 同樣,當你們看見這些事發生,就知道 神的國近了。 32 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世代還沒有過去,一切都要發生。 33 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絕不廢去。」
勸告門徒警醒
34 「你們要謹慎,免得被貪食、醉酒和今生的憂慮壓住你們的心,那日子就忽然臨到你們, 35 如同羅網一樣,因為那日子要臨到所有居住在地面上的人。 36 你們要時時警醒,常常祈求,使你們能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
37 耶穌每日在聖殿裏教導人,每夜出城到橄欖山住宿。 38 眾百姓清早上聖殿,到耶穌那裏聽他講道。
和合本修訂版經文 © 2006, 2010, 2017 香港聖經公會。蒙允許使用。 Scripture Text of Revised Chinese Union Version © 2006, 2010, 2017 Hong Kong Bible Society. www.hkbs.org.hk/en/ Used by 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