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nological
耶和華留下的民族
3 這些國的人是耶和華留下的,為要藉著他們來試驗以色列人,就是所有沒有經驗過迦南任何戰爭的人; 2 好使以色列人的後代,那些以前沒有經驗過這些戰爭的人,知道學習爭戰。 3 他留下的就是非利士人的五個首領,和所有迦南人、西頓人,以及住在黎巴嫩山上的希未人,從巴力.黑門山直到哈馬口。 4 他們留在那裡,為要藉著他們試驗以色列人,要知道他們是否聽從耶和華藉摩西吩咐他們列祖的誡命。 5 以色列人就住在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中間; 6 他們娶他們的女兒作妻子,也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們的兒子,並且事奉他們的神。
俄陀聶
7 以色列人行了耶和華看為惡的事,忘記了耶和華他們的 神,去事奉眾巴力和亞舍拉。 8 因此,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把他們完全交在兩河之間的亞蘭王古珊.利薩田的手中;以色列人服事了古珊.利薩田八年。 9 以色列人向耶和華哀求的時候,耶和華就為以色列人興起一位拯救者拯救他們,就是迦勒的弟弟基納斯的兒子俄陀聶。 10 耶和華的靈臨到他身上,他就治理以色列人;他出去作戰,耶和華把亞蘭王古珊.利薩田交在他手中,他的能力就勝過了古珊.利薩田。 11 於是國中太平了四十年。後來基納斯的兒子俄陀聶死了。
以笏
12 以色列人又行了耶和華看為惡的事,耶和華就使摩押王伊磯倫強盛起來,欺壓以色列人,因為他們行了耶和華看為惡的事。 13 伊磯倫集合了亞捫人和亞瑪力人,前來擊敗了以色列人,佔領了棕樹城。 14 於是以色列人服事了摩押王伊磯倫十八年。
15 以色列人向耶和華哀求的時候,耶和華就為他們興起一位拯救者,就是便雅憫人基拉的兒子以笏,是一個用左手的人。以色列人派他把貢物送給摩押王伊磯倫。 16 以笏做了一把兩刃的劍,長半公尺,縛在右腿上,在衣服底下。 17 他把貢物呈獻給摩押王伊磯倫;伊磯倫原是個非常肥胖的人。 18 以笏獻完了貢物,就把抬貢物的眾人打發走了。 19 自己卻從靠近吉甲的眾雕像那裡回來,說:“王啊,我有一件機密的事要對你說。”王說:“暫不要說。”侍立左右的人都離開他出去了。 20 以笏來到王那裡;王獨自一人坐在涼樓上。以笏說:“我有 神的話要告訴你。”王就從座位上站起來。 21 以笏就伸出左手,從右腿上拔出劍來,刺入王的腹中; 22 連劍柄與劍身都刺進去了,肥肉把劍身夾住,因此他沒有把劍從王的肚腹裡拔出來;接著他就從窗戶爬了出去。 23 以笏出到走廊,把涼樓上的門關起來,上了鎖。
24 以笏出來以後,王的僕人才來到;他們看見涼樓上的門鎖著,就說:“王一定是在涼樓上大解。” 25 他們等到發慌了,見他還不打開涼樓的門,就拿鑰匙來開;不料,看見他們的主人早已倒在地上死了。
26 他們耽延的時候,以笏已經逃跑了;他經過眾雕像那裡,逃到西伊拉去。 27 他去到以後,就在以法蓮山地吹角;以色列人與他一同從山地上下來,他走在他們前頭, 28 對他們說:“你們跟隨我,因為耶和華已經把你們的仇敵摩押人交在你們手中。”他們就跟隨他下去,攻取約旦河的渡口,攔截摩押人,不讓一個過去。 29 那時他們擊殺了約有一萬摩押人,都是強壯的、勇猛的人,沒有一人逃脫。 30 這樣,從那天起,摩押就在以色列人的手下被制伏了,於是國中太平了八十年。
珊迦
31 以笏之後,有亞拿的兒子珊迦;他用趕牛棒擊殺了六百非利士人;他也拯救了以色列人。
底波拉和巴拉
4 以笏死後,以色列人又行了耶和華看為惡的事。 2 因此耶和華把他們交在迦南王耶賓手中,耶賓那時在夏瑣作王;他的軍長西西拉,住在夏羅設歌印。 3 耶賓王有鐵車九百輛,他極力欺壓以色列人二十年,以色列人就哀求耶和華。
4 有一位女先知底波拉,是拉比多的妻子,那時正治理以色列人。 5 她常坐在以法蓮山地,拉瑪和伯特利之間那棵底波拉棕樹下;以色列人都上到她那裡去聽判斷。 6 底波拉派人去從拿弗他利的基低斯,把亞比挪菴的兒子巴拉召了來,對他說:“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不是曾吩咐你說:‘你去向他泊山進軍,從拿弗他利人和西布倫人中率領一萬人與你同去嗎? 7 我必引耶賓的軍長西西拉,和他的車輛與全軍,到基順河往你那裡去;我必把他們交在你手裡。’” 8 巴拉對她說:“如果你與我同去,我就去;如果你不與我同去,我就不去。” 9 底波拉回答:“我必與你同去,只是你這次行程就沒有光榮;因為耶和華要把西西拉交在一個婦人手裡。”於是底波拉起來,與巴拉一同到基低斯去了。 10 巴拉就召集西布倫人和拿弗他利人到基低斯;與他一同步行上去的有一萬人,底波拉也與他一同上去。
11 摩西的岳父何巴的子孫基尼人希伯,曾經離開基尼族人,到靠近基低斯的撒拿音的橡樹旁,支搭帳棚居住。
12 有人告訴西西拉,亞比挪菴的兒子巴拉已經上了他泊山; 13 西西拉就召集他所有的車輛,就是九百輛鐵車,和與他在一起的眾人,都從夏羅設歌印出來,到基順河那裡。 14 底波拉對巴拉說:“你起來吧,因為今日就是耶和華把西西拉交在你手裡的日子;耶和華不是在你前面出戰嗎?”於是巴拉和跟隨他的一萬人從他泊山下來。 15 耶和華用刀使西西拉和所有的車輛與全軍,都在巴拉面前潰亂;西西拉下了車,步行逃跑。 16 巴拉追趕西西拉的車輛和軍隊,直到夏羅設歌印;西西拉的全軍都倒在刀下,連一個也沒有留下。
雅億殺西西拉
17 只有西西拉步行逃跑,到了基尼人希伯的妻子雅億的帳棚那裡;因為夏瑣王耶賓與基尼人希伯的家友好。 18 雅億出來迎接西西拉,對他說:“請我主轉過來,到我這裡,不要懼怕。”西西拉就轉到她那裡去,就是轉到她的帳棚裡去;雅億就用毛氈遮蓋他。 19 西西拉對雅億說:“請給我一點水喝,因為我渴了。”雅億就打開盛奶的皮袋,給他喝了,再把他蓋著。 20 西西拉又對雅億說:“請你站在帳棚門口,如果有人來問你:‘這裡有人嗎?’你就要回答:‘沒有。’” 21 希伯的妻子雅億取了一根帳棚的橛子,手裡拿著鎚子,靜悄悄地走到西西拉那裡,把橛子釘在他的太陽穴裡,直釘入地裡;因為西西拉疲乏熟睡,就這樣死了。 22 那時,巴拉追趕西西拉,雅億出來迎接他,對他說:“來吧,我給你看你尋找的人。”他就進到她那裡去;看見西西拉已經仆倒,死了;橛子還在他的太陽穴裡。
23 這樣, 神就在那一天,在以色列人面前,制伏了迦南王耶賓。 24 以色列人的勢力日漸強盛,勝過迦南王耶賓,終於把迦南王耶賓除滅。
底波拉和巴拉之歌
5 那一天,底波拉和亞比挪菴的兒子巴拉唱起歌來說:
2 “你們要稱頌耶和華,
因為以色列中有勇士,
因為有人民自願從軍。
3 君王啊,你們要聽;官長啊,你們要側耳傾聽;
至於我,我要向耶和華歌唱;
我要歌頌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
4 耶和華啊,你從西珥出發的時候,
你從以東地行走的日子,
地震天漏,
密雲也滴下雨。
5 群山在耶和華面前震動;
這西奈山在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面前也是這樣。
6 在亞拿的兒子珊迦的時候,
在雅億的日子,大道無人行走,
行路的人繞道而行。
7 以色列中的農村消失了,消失了,
直到我底波拉興起,
直到我以色列的母親興起。
8 以色列人選擇了新的神,
戰爭就臨近城門;
那時四萬以色列人中,
竟不見有一面盾牌、一枝長矛。
9 我的心傾向以色列的官長,
他們在民中甘願犧牲自己;
你們要稱頌耶和華。
10 騎白驢的,
坐錦墊的,
和路上的行人,
你們都要歌唱。
11 在打水的地方分開羊群的人發聲,
在那裡人必歌頌耶和華公義的作為,
就是他在以色列中的農村所行公義的作為;
那時,耶和華的子民下到城門口。
12 興起,興起,底波拉!
興起,興起,唱歌吧!
興起,巴拉!
亞比挪菴的兒子,擄掠你的俘虜吧!
13 那時餘剩的貴胄下來;
耶和華帶著勇士下到我這裡來。
14 他們出自以法蓮,他們的根在亞瑪力人之地;
有便雅憫在你的族人中跟隨你,
有官長從瑪吉下來;
有持著數點民數之權杖的(“數點民數”意思不明確,或譯:“經學家”或“指揮官”),從西布倫出來。
15 以薩迦的領袖與底波拉在一起;
以薩迦怎樣,巴拉也怎樣;
他們都步行下到山谷去。
在流本的眾溪旁,有心懷大志的。
16 你為甚麼坐在羊圈之中,
聽呼喚群畜的笛聲呢?
在流本的眾溪旁,有心懷大志的。
17 基列人在約旦河東邊居住;
但人為甚麼居留在船上呢?
亞設人在海岸坐著,
在港灣居住。
18 西布倫人是敢死的民族;
拿弗他利人在田野的高處,奮不顧身。
19 眾王都來爭戰;
那時迦南眾王爭戰,
在米吉多水亭的他納爭戰,
卻沒有取得銀錢。
20 眾星從天上爭戰,
從它們的軌道與西西拉交戰。
21 基順河的急流把他們沖沒,
古河的急流、基順河的急流,
我的心哪,你要努力踐踏。
22 那時馬蹄沓沓,
勇士急奔飛馳。
23 耶和華的使者說:‘你們要咒詛米羅斯,
大大咒詛其中的居民;
因為他們不來幫助耶和華,
不帶領勇士幫助耶和華。’
24 願基尼人希伯的妻子雅億,
比眾婦女更有福氣,
比住在帳棚的婦女更有福氣。
25 西西拉求水,雅億給了奶;
用珍貴的盤子奉上乳酪。
26 她伸手拿著帳棚的橛子,
右手拿著匠人的鎚子,
擊打西西拉,打破他的頭,
粉碎他的頭顱,貫穿他的鬢角。
27 西西拉在雅億腳前屈身、仆倒、躺臥,
在雅億腳前屈身、仆倒;
他在那裡屈身,就在那裡仆倒死亡。
28 西西拉的母親從窗戶裡向外觀望,
從窗櫺中呼叫說:
‘他的戰車為甚麼遲遲不來呢?
車輪為甚麼行得緩慢呢?’
29 聰明的宮女回答她;
她也自己回答說:
30 ‘莫非他們正在分戰利品?
每個勇士分得一兩個女子;
西西拉得了彩衣作戰利品,
得了一兩件繡花的彩衣作戰利品,
為我的頸項,得著繡花的彩衣作戰利品嗎?’
31 耶和華啊,願你所有的仇敵都這樣滅亡;
願愛他的人像太陽出現,大有能力。”
於是國中太平了四十年。
Chinese New Version (CNV). Copyright © 1976, 1992, 1999, 2001, 2005 by Worldwide Bible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