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Page Options
Previous Prev Day Next DayNext

Revised Common Lectionary (Semicontinuous)

Daily Bible readings that follow the church liturgical year, with sequential stories told across multiple weeks.
Duration: 1245 days
Chinese New Version (Traditional) (CNVT)
Version
诗篇 119:105-112

立誓專心遵行 神律例

105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

是我路上的光。

106 我曾起誓,並且堅守誓言,

我必遵守你公義的典章。

107 我受苦極重;

耶和華啊!求你照著你的應許使我存活。

108 耶和華啊!求你悅納我口中的甘心祭,

又把你的典章教導我。

109 我的性命常在危險中,

我卻沒有忘記你的律法。

110 惡人雖然設下陷阱要害我,

我卻沒有偏離你的訓詞。

111 我以你的法度為我永遠的產業;

因為它們是我心中的喜樂。

112 我專心遵行你的律例,

永不改變,遵行到底。

列王纪下 22:3-20

重修聖殿(A)

約西亞在位第十八年,王差派米書蘭的孫子、亞薩利的兒子、書記沙番到耶和華的殿,吩咐他說: “你上去到希勒家大祭司那裡,叫他把獻給耶和華殿的銀子,就是守門的從人民所收集的,結算一下。 然後要他們把銀子交到在耶和華殿管理工匠的人手中,他們可以把銀子交付在耶和華殿修補破壞的地方的工匠, 就是交給木匠、建築工人、石匠,又購買木材和鑿好的石頭,用來修理聖殿破壞的地方。 銀子交在他們手中,不用和他們算帳,因為他們辦事誠實。”

發現律法書(B)

希勒家大祭司對書記沙番說:“我在耶和華的殿裡找到了一卷律法書。”他把書卷交給沙番;沙番就閱讀那書卷。 書記沙番來見王,向王回報說:“你的臣僕已經把殿裡的銀子清點,交在耶和華殿裡管理工匠的人手中。” 10 書記沙番又告訴王說:“希勒家大祭司交給我一卷書卷。”書記沙番就在王面前誦讀那書卷。 11 王聽見律法書上的話的時候,就撕裂自己的衣服。 12 王又吩咐希勒家祭司、沙番的兒子亞希甘、米該亞的兒子亞革博、書記沙番和王的臣僕及亞撒雅說: 13 “你們去,為了我、為了人民、為了猶大全國,因著所發現的這書卷上的話求問耶和華,因為耶和華向我們所發的怒氣極大;這是因著我們的祖先沒有聽從這律法書上的話,沒有照著所有寫給我們的去行。”

女先知戶勒大的預言(C)

14 於是希勒家祭司、亞希甘、亞革博、沙番、亞撒雅去見女先知戶勒大。她就是掌管禮服的沙龍的妻子,沙龍是哈珥哈斯的孫子、特瓦的兒子。她住在耶路撒冷第二區;他們就把事情都告訴了她。 15 她對他們說:“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這樣說:‘告訴那差你們到我這裡來的人說: 16 耶和華這樣說:看哪,我要照著猶大王所念那書卷上所有的話,使災禍降臨在這地方和它的居民身上, 17 因為他們背棄了我,向別的神焚香。他們所行的一切都使我發怒,因此我的怒火要在這地方燃點,不會熄滅。 18 至於那差你們來求問耶和華的猶大王,你們要這樣對他說: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這樣說:有關你所聽見的話, 19 你聽見我攻擊這地方和它的居民的話,就是他們要成為荒涼,受咒詛,你的心就順服,在我面前謙卑,又撕裂自己的衣服,在我面前哀哭,我已經聽到了。這是耶和華的宣告。 20 因此,看哪,我要使你歸到你的祖先那裡,你必平平安安地葬在你的墳墓裡;你不會看見我要降在這地的一切災禍。’”他們就把這話向王回報。

罗马书 11:2-10

 神並沒有丟棄他預先知道的子民。難道你們不知道在經上以利亞的話是怎樣說的嗎?他向 神控訴以色列人: “主啊,他們殺了你的眾先知,拆毀了你的祭壇,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在尋索我的性命。” 但 神怎樣回答他呢?“我為自己留下了七千人,是沒有向巴力屈膝的。” 因此,現在也是這樣,按著恩典的揀選,還有剩下的餘數。 既然是靠著恩典,就不再是由於行為了;不然的話,恩典就不再是恩典了。 那又怎麼樣呢?以色列人懇切尋找的,他們沒有得到,蒙揀選的人倒得著了。其餘的人都成了頑固的, 正如經上所記:

“ 神給了他們麻木的靈,

有眼睛卻看不見,

有耳朵卻聽不到,

直到今日。”

大衛也說:

“願他們的筵席成為他們的網羅、陷阱、

絆腳石和報應;

10 願他們的眼睛昏暗,不能看見;

願他們的背脊常常彎曲。”

Chinese New Version (Traditional) (CNVT)

Chinese New Version (CNV). Copyright © 1976, 1992, 1999, 2001, 2005 by Worldwide Bible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