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Page Options
Previous Prev Day Next DayNext

Revised Common Lectionary (Complementary)

Daily Bible readings that follow the church liturgical year, with thematically matched Old and New Testament readings.
Duration: 1245 days
Chinese New Version (Simplified) (CNVS)
Version
列王纪下 5:1-3

乃缦患大痲风

亚兰王的军长乃缦在他的主人面前是一个大人物,很得王的赏识,因为耶和华曾藉他把胜利赐给亚兰。这个人是个勇猛的战士,可惜他是个痲风病人。 亚兰人曾经出去结队抢掠,从以色列地掳了一个小女孩,她就侍候乃缦的妻子。 她对她的女主人说:“如果我的主人去见撒玛利亚的先知就好了,他必定能治好他的痲风。”

列王纪下 5:7-15

以色列王读了这信后,就撕裂自己的衣服,说:“我是 神,能使人死使人活吗?这人竟派人到我这里来,要我治好他的痲风。请你们想想看,他是要找机会攻击我。”

 神藉以利沙治好乃缦

神人以利沙听见以色列王撕裂自己的衣服,就打发人去见王说:“你为甚么撕裂自己的衣服呢?请你把他送到我这里来吧!他就知道在以色列中有先知了。” 于是乃缦带着他的车马来到,停在以利沙的门前。 10 以利沙差派一个使者去见他说:“你去在约旦河中沐浴七次,你的身体就会复原,得着洁净。” 11 乃缦却发怒走了,他说:“我以为他必会出来,站着求告耶和华他的 神的名,向着患处摇手,洁净这痲风病。 12 大马士革的亚罢拿河和法珥法河,不是比以色列一切河流更好吗?我不是可以在那里沐浴,得着洁净吗?”于是他掉过头来,气忿忿地走了。 13 他的仆人上前,对他说:“我父啊,先知如果吩咐你作一件大事,你不是照着行吗?何况他只是说:‘你去沐浴就得洁净’呢?” 14 于是他下去,在约旦河里浸了七趟,正如神人所吩咐的。他的肌肉就复原,好象小孩子的肌肉,他就得了洁净。

以利沙不接受馈赠

15 乃缦和他的随员又回到神人那里,他进去,站在他面前,说:“看哪!现在我知道除了在以色列以外,全地都没有 神。现在,请你收下你仆人一点礼物吧。”

诗篇 111

颂赞 神的作为与信实

111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在正直人的议会中和大会里,

我要全心称谢耶和华。

耶和华的作为伟大,

喜爱他作为的人都努力查究。

他的作为满有尊荣和威严,

他的公义永远长存。

他使人记念他所行的奇事;

耶和华有恩典,有怜悯。

他赐粮食给敬畏他的人;

他永远记念自己的约。

他向自己的子民彰显大能的作为,

把列国赐给他们为业。

他手所作的都是诚实和公正;

他的训词都是可信靠的。

他的训词是永远确定的,

是按着信实和正直制订的。

他向自己的子民施行救赎;

他命定自己的约,直到永远;

他的名神圣可畏。

10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凡是这样行的都是明智的。

耶和华该受赞美,直到永远。

提摩太后书 2:8-15

你要记得那从死人中复活的耶稣基督,他是大卫的后裔所生的,这就是我所传的福音。 我为了这福音受了磨难,甚至像犯人一样被捆绑起来;可是, 神的话却不被捆绑。 10 因此,我为了选民忍受一切,好叫他们也可以得着在基督耶稣里的救恩,和永远的荣耀。

11 “我们若与基督同死,就必与他同活;

12 我们若能坚忍,就必与他一同作王;

我们若不认他,他必不认我们;

13 我们纵然不信,他仍然是信实的,

因为他不能否定自己。”

这话是可信的。

作无愧的工人

14 你要在 神面前把这些事提醒众人,叮嘱他们不要作无益的争辩;这只能败坏听见的人。 15 你应当竭力在 神面前作一个蒙称许、无愧的工人,正确地讲解真理的道。

路加福音 17:11-19

治好十个痲风病人

11 耶稣往耶路撒冷去,经过撒玛利亚和加利利的边境。 12 他走进一个村庄,有十个痲风病人迎面而来,远远地站着, 13 大声说:“主耶稣啊,可怜我们吧!” 14 他看见了,就对他们说:“你们去给祭司检查吧。”他们去的时候就洁净了。 15 内中有一个人见自己已经好了,就回来大声颂赞 神, 16 在耶稣脚前把脸伏在地上感谢他。他是一个撒玛利亚人。 17 耶稣说:“洁净了的不是有十个人吗?那九个在哪里? 18 除了这外族人,再没有一个回来颂赞 神吗?” 19 耶稣就对他说:“起来,走吧,你的信使你痊愈了。”

Chinese New Version (Simplified) (CNVS)

Chinese New Version (CNV). Copyright © 1976, 1992, 1999, 2001, 2005 by Worldwide Bible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