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Page Options
Previous Prev Day Next DayNext

Old/New Testament

Each day includes a passage from both the Old Testament and New Testament.
Duration: 365 days
Chinese New Version (Traditional) (CNVT)
Version
诗篇 68-69

稱頌 神的權能與勝利

歌一首,大衛的詩,交給詩班長。

68 願 神興起,願他的仇敵四散;

願恨惡他的人從他面前逃跑。

願你把他們趕散,如同煙被風吹散一樣;

願惡人在 神面前滅亡,

好像蠟在火前熔化。

但願義人在 神面前歡喜快樂;

願他們高興快樂。

你們要向 神歌唱,歌頌他的名;

為那乘車經過曠野的預備道路(本句或譯:“高舉那乘駕雲彩之上的”);

他的名是耶和華,

你們要在他面前歡樂。

 神在他的聖居所,

作孤兒的父親,作寡婦的伸冤者。

 神使孤獨的有家可居住;

領被囚的出來,到豐盛之處;

唯有悖逆的住在乾旱之地。

 神啊!你領著你的子民出來,

走過曠野的時候,(細拉)

地就震動,

在你面前天也落下雨來;

這西奈山在 神面前,

就是在以色列的 神面前,也要震動。

 神啊!你降下大雨,

使你貧瘠的產業得到滋潤。

10 你的子民住在其中;

 神啊,你滿有恩慈,為貧苦的人預備了一切。

11 主發出命令,

傳揚好信息的婦女就成了一大群。

12 “帶領大軍的君王都逃跑了,逃跑了;

住在家中的婦女分得了戰利品。

13 你們躺臥在羊圈中,

如同鴿子的翅膀鍍上白銀,

羽毛鍍上黃金。”

14 全能者趕散境內列王的時候,

就像撒們山上下大雪。

15 巴珊山是 神的山(“ 神的山”或譯:“最宏偉的山”);

巴珊山是多峰多嶺的山。

16 多峰多嶺的山哪!

你們為甚麼敵視 神所喜悅居住的山呢?

耶和華必住在那裡,直到永遠。

17  神的車馬千千萬萬;

主從西奈山來到他的聖所中(本句原文作“主在其中,西奈山在聖所中”)。

18 你升到高天的時候,

擄了許多俘虜;

你在人間,就是在悖逆的人當中,

接受了禮物,

使耶和華 神可以與他們同住。

19 主,拯救我們的 神,是應當稱頌的,

他天天背負我們的重擔。(細拉)

20 我們的 神是施行拯救的 神;

人能逃脫死亡,是在於主耶和華。

21  神必打碎仇敵的頭顱,

就是打碎那些常行在罪中的人的腦袋。

22 主說:“我必使他們從巴珊回來,

使他們從海的深處回來;

23 好使你在他們的血中洗自己的腳(按照《馬索拉文本》,本句應作“好使你在血中打碎自己的腳”;現參照《七十士譯本》翻譯),使你的狗的舌頭也有分舔仇敵的血。”

24  神啊!人人都看見你的巡行隊伍,

看見我的 神、我的君王的巡行隊伍,進入聖所。

25 歌唱的在前頭行,作樂的走在後面,

中間還有擊鼓的少女。

26 你們要在大會中稱頌 神,

以色列的子孫(“以色列的子孫”原文作“從以色列的源頭來的”)啊!你們要稱頌耶和華。

27 在那裡有微小的便雅憫領導他們;

隨後的,有猶大的領袖,成群結隊,

還有西布倫和拿弗他利的領袖。

28  神(“ 神”有古抄本作“你的 神”)啊!召喚你的能力吧。

 神啊!堅立你為我們作成的事吧。

29 因為你在耶路撒冷的聖殿,

眾王都把禮物帶來獻給你。

30 求你斥責蘆葦中的野獸、

成群的公牛和萬民中的牛犢,

並且把貪愛銀塊的人踐踏在腳下;

求你趕散那些喜愛戰爭的民族。

31 有使節從埃及出來,

古實人趕快向 神呈獻禮物。

32 地上的萬國啊!你們要歌頌 神,

你們要頌揚主。 (細拉)

33 歌頌那乘駕在自古就有的眾天之上的主;

看哪!他發出了強而有力的聲音。

34 你們要承認能力是從 神而來的,

他的威榮是在以色列之上,

他的能力顯於穹蒼。

35  神啊!你在你的聖所中顯為可畏;

以色列的 神把能力和權能賜給他的子民。

 神是應當稱頌的。

哀陳苦況,祈求 神拯救

大衛的詩,交給詩班長,調用“百合花”。

69  神啊!求你拯救我,

因為大水淹沒了我。

我深陷在淤泥中,

沒有立足之地;

我到了水深之處,

波濤漫過我身。

我因不住呼求而疲倦,我的喉嚨發乾;

我因等候我的 神,眼睛昏花。

那些無故恨我的,比我的頭髮還多;

無理與我為敵,要把我滅絕的,人數眾多。

我沒有搶奪過的,竟要我償還。

 神啊!我的愚昧你是知道的,

我的罪愆不能向你隱瞞。

主萬軍之耶和華啊!

願那些等候你的,不要因我蒙羞;

以色列的 神啊!

願那些尋求你的,不要因我受辱。

然而,為了你的緣故,我忍受辱罵,

滿面羞愧。

我的兄弟都疏遠我,

我同母的兄弟把我當作外人。

因我為你的殿,心中迫切如同火燒;

辱罵你的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

10 我哭泣禁食,

這竟成了我的羞辱。

11 我披上麻衣,

就成了他們取笑的對象。

12 坐在城門口的人對我議論紛紛,

我成了酒徒之歌。

13 但是,耶和華啊!

在悅納的時候,我向你禱告;

 神啊!求你按著你豐盛的慈愛,

憑著你信實的拯救應允我。

14 求你救我脫離淤泥,

不要容我沉下去;

求你救我脫離那些恨我的人,

救我脫離深水。

15 求你不要讓波濤淹沒我,

不要讓深水吞滅我,

也不要讓深坑把我封閉。

16 耶和華啊!求你應允我,因為你的慈愛美善;

求你照著你豐盛的憐憫轉臉垂顧我。

17 求你不要向你的僕人掩面;

求你快快應允我,因為我在困境之中。

18 求你親近我,拯救我,

因我仇敵的緣故救贖我。

19 我所受的辱罵、欺凌和侮辱,你都知道,

我所有的敵人都在你面前。

20 辱罵傷了我的心,

我憂愁難過;

我希望有人同情,卻一個也沒有;

我希望有人安慰,還是找不到一個。

21 他們在我的食物中加上苦膽,

我渴了,他們把醋給我喝。

22 願他們的筵席在他們面前變為網羅、

報應和陷阱(按照《馬索拉文本》,“報應和陷阱”應作“在他們平安的時候,變為陷阱”;現參照《七十士譯本》翻譯。又按照《他耳根》或譯:“願他們的平安祭筵變為陷阱”)。

23 願他們的眼睛昏花,不能看見;

願他們的腰不停地戰抖。

24 求你把你的惱怒傾倒在他們身上,

使你的烈怒追上他們。

25 願他們的住處變為荒場;

願他們的帳幕無人居住。

26 因為他們迫害你所擊打的人,

嘲笑你所擊傷的人的痛苦。

27 願你在他們的懲罰上加上懲罰,

不容他們在你面前得稱為義。

28 願他們的名字從生命冊上被塗抹,

不要讓他們和義人一同被記錄。

29 至於我,我是憂傷痛苦的人;

 神啊!願你的救恩保護我。

30 我要用詩歌讚美 神的名,

以感謝尊他為大。

31 這就使耶和華喜悅,勝過獻牛,

或是獻有角有蹄的公牛。

32 困苦的人看見了就喜樂;

尋求 神的人哪!願你們的心甦醒。

33 因為耶和華垂聽了貧窮人的禱告,

也不藐視屬他自己、正被囚禁的人。

34 願天和地都讚美他,

願海洋和海中一切生物都讚美他。

35 因為 神要拯救錫安,

要建造猶大的眾城;

他的子民必在那裡居住,並且擁有那地為業。

36 他眾僕人的後裔都必承受那地為業,

喜愛他名的人要住在其中。

祈求 神幫助使仇敵蒙羞(A)

大衛的記念詩,交給詩班長。

罗马书 8:1-21

聖靈使人脫離罪的律得自由

所以現在,那些在耶穌基督裡的人就不被定罪了; 因為生命之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使我自由,脫離了罪和死的律。 律法是因肉體而軟弱無力,所作不到的, 神作到了:他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樣式,為了除掉罪,就在肉體中把罪判決了, 使律法所要求的義,可以在我們這些不隨從肉體而隨從聖靈去行的人身上實現出來。 隨從肉體的人,以肉體的事為念;隨從聖靈的人,以聖靈的事為念。 以肉體為念就是死,以聖靈為念就是生命、平安; 因為以肉體為念就是與 神為仇,既不服從 神的律法,也的確不能夠服從; 屬肉體的人不能得 神的喜悅。  神的靈既然住在你們裡面,你們就不是屬於肉體,而是屬於聖靈的了。如果人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於基督的。 10 基督若在你們裡面,你們的身體因著罪的緣故是死的,而聖靈卻因著義的緣故賜給你們生命。 11 如果那使耶穌從死人中復活者的靈住在你們裡面,那使基督從死人中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裡面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活過來。

與基督同作 神的後嗣

12 弟兄們,可見我們並不是欠肉體的債,隨著肉體而活。 13 如果隨著肉體而活,你們必定死;如果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你們就必活著。 14 因為蒙 神的靈引導的,都是 神的兒子。 15 你們接受的,不是奴僕的靈,使你們仍舊懼怕;你們接受的,是使人成為嗣子的靈,使我們呼叫“阿爸、父”。 16 聖靈親自和我們的靈一同證明我們是 神的兒女。 17 既然是兒女,就是後嗣;是 神的後嗣,也和基督一同作後嗣。我們既然和他一同受苦,就必和他一同得榮耀。

耐心期待將來的榮耀

18 我看現在的苦難,與將要向我們顯出的榮耀,是無法相比的。 19 被造的萬物都熱切渴望 神的眾子顯現出來。 20 因為被造的萬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這樣,而是由於使它屈服的那一位; 21 被造的萬物盼望自己得著釋放,脫離敗壞的奴役,得著 神兒女榮耀的自由。

Chinese New Version (Traditional) (CNVT)

Chinese New Version (CNV). Copyright © 1976, 1992, 1999, 2001, 2005 by Worldwide Bible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