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aily Audio Bible
Today's audio is from the MEV. Switch to the MEV to read along with the audio.
參孫向非利士人報仇
15 過了些日子,在割麥的時候,參孫帶著一隻山羊羔去探望他妻子。他說:「我要進內室見我妻子。」他岳父卻不讓他進去, 2 並對他說:「我以為你非常恨她,所以我把她改嫁給你的伴郎了。她妹子不是比她更美麗嗎?你可以娶來代替她。」
3 參孫說:「這次我要加害非利士人,可不能怪我了。」
4 於是,他出去捉了三百隻狐狸,把牠們的尾巴一對一對綁起來,將火把綁在兩條尾巴中間, 5 然後點燃火把,把狐狸放進非利士人的麥田裡,將割好的麥捆和未割的麥子、葡萄園和橄欖園都燒毀了。 6 非利士人問:「這是誰幹的?」有人回答說:「是亭拿人的女婿參孫幹的,因為他岳父把他的妻子嫁給了他的伴郎。」非利士人就去放火燒死了參孫的妻子和岳父。 7 參孫說:「你們既然這樣做,我不向你們報仇誓不甘休。」 8 參孫大肆擊殺他們,殺死了很多人。事後,他下到以坦,住在那裡的岩洞裡。
9 非利士人進犯猶大,在利希一帶紮營。 10 猶大人問他們:「你們為什麼來攻打我們?」非利士人回答說:「我們來捉拿參孫,向他以報還報。」 11 於是,有三千猶大人去以坦的岩洞找參孫,對他說:「難道你不知道非利士人是我們的統治者嗎?你為什麼連累我們?」參孫回答說:「我只是以牙還牙。」 12 猶大人說:「我們來是要捉拿你,把你交給非利士人。」參孫說:「你們要保證你們不會親手殺我。」 13 他們說:「我們不會殺你,只將你綁起來交給非利士人。」於是,他們用兩根新繩子把參孫捆綁起來帶出岩洞。
14 非利士人看見參孫來到利希,就呐喊著迎了上去。耶和華的靈降在參孫身上,綁在他手臂上的繩子就像被火燒的麻線一樣脫落下來。 15 他看到一塊還沒有乾的驢腮骨,就撿起來用它殺了一千個非利士人。 16 參孫說:
「用這驢腮骨,我殺人成堆;
用這驢腮骨,我殺戮千人。」
17 說完,他扔掉了手中的驢腮骨。因此,那地方叫拉末·利希[a]。
18 參孫覺得非常口渴,便向耶和華呼求說:「你既然藉著僕人的手大敗敵人,難道你會讓我渴死、落在這些未受割禮的人手中嗎?」 19 於是,上帝使利希的一處窪地裂開,湧出水來。參孫喝後恢復了精神。因此,那水泉叫隱哈·歌利[b]。那水泉今天還在利希。 20 在非利士人統治期間,參孫做以色列的士師二十年。
參孫和大利拉
16 一天,參孫去迦薩,看見一個妓女,就與她親近。 2 迦薩人得知參孫來了,便包圍那地方,整夜埋伏在城門口,沒有動手,心想:「等天一亮,我們就殺掉他。」 3 可是,參孫睡到半夜就起來,把城門的門扇連門框和門閂一同拆下,扛到希伯崙對面的山頂上。
4 後來,參孫在梭烈谷愛上一位名叫大利拉的女子。 5 非利士人的首領就上去見這女子,對她說:「請你哄參孫說出他為何有這麼大力氣,我們怎樣才能制伏他,把他綁起來。事後,我們每人會給你一千一百塊銀子。」 6 於是,大利拉問參孫:「求你告訴我,你為什麼有這麼大力氣?用什麼辦法才能把你綁起來制伏你?」
7 參孫說:「如果我被七根還沒乾的青繩子綁著,我的力氣便會和普通人一樣。」 8 非利士人的首領便把七根還沒乾的青繩子交給大利拉,她用那些繩子把參孫綁起來。 9 有人已預先埋伏在她的內室,於是她喊道:「參孫,非利士人來捉你了!」但參孫掙斷了繩子,就像掙斷火燒過的麻線一樣。因此,仍然沒有人知道他為何力氣過人。
10 大利拉對參孫說:「你說謊捉弄我。現在請你告訴我,用什麼方法才能綁住你?」 11 參孫回答說:「如果用從未用過的新繩子綁住我,我的力氣就會和普通人一樣。」 12 於是,大利拉讓人埋伏在內室,她用七根新繩子綁住參孫,然後喊道:「參孫,非利士人來捉你了!」結果,參孫掙斷了手臂上的繩子,就像掙斷一根線一樣。
13 大利拉對參孫說:「到現在你還是說謊捉弄我。請你告訴我,用什麼方法才能綁住你?」參孫說:「你把我的七根髮辮和織布機的線編在一起,用橛子釘牢就可以了。」 14 於是,大利拉把他的髮辮和織布機的線編在一起,用橛子釘牢,然後喊道:「參孫,非利士人來捉你了!」參孫醒來,掙脫了織布機的橛子和線。
15 大利拉對參孫說:「你既然不跟我說真心話,還說什麼愛我!你捉弄了我三次,沒告訴我你為何力氣過人。」 16 大利拉天天在他跟前嘮叨不停,以致他煩得要死, 17 就把秘密告訴了她。他說:「我從不剃髮,因為我一出生就獻給上帝做拿細耳人了。如果剃掉我的頭髮,我的力氣就會和普通人一樣。」
18 大利拉見他說出了心中的秘密,就派人去通知非利士人的首領,說:「你們再來一次吧,他已經把秘密告訴我了。」於是,他們帶著銀子去了。 19 大利拉哄參孫枕著她的腿睡覺,然後叫人來剃掉他的七根髮辮,使他力氣盡失,無力反抗。 20 她喊道:「參孫,非利士人來捉你了!」參孫醒來,心想:「我要像前幾次一樣掙脫捆綁。」他卻不知道耶和華已經離開他了。 21 非利士人拿住他,剜了他的眼睛,把他帶到迦薩,用銅鏈鎖住他,讓他在監牢裡推磨。 22 後來,他的頭髮又漸漸長出來了。
參孫之死
23 非利士人的首領聚在一起向他們的神明大袞獻大祭,歡呼說:「我們的神把仇敵參孫交在我們手中了。」 24 眾人看見參孫,就讚美他們的神明,說:「我們的神把仇敵交在我們手中了,他曾毀壞我們的田地,殺死我們許多人。」 25 他們都興高采烈,並喊道:「把參孫帶來讓我們消遣消遣。」於是,有人把參孫從監牢裡提出來供他們消遣,他們讓他站在兩根柱子中間。 26 參孫對拉著他手的童僕說:「帶我到支撐這廟宇的柱子那裡,我想靠一靠。」 27 那時,廟裡擠滿了男男女女,非利士人的首領們都在場,房頂上還有三千男女看參孫的熱鬧。
28 參孫向耶和華禱告說:「主耶和華啊,求你眷顧我!上帝啊,求你再次賜給我力量,使我向非利士人報剜眼之仇。」 29 參孫就抱住廟宇中央的兩根柱子,一手抱一根, 30 然後喊道:「我要跟非利士人同歸於盡!」於是,他一用力,廟宇倒塌,壓住裡面的首領和民眾。參孫死時殺的人比他活著時殺的還多。 31 參孫的兄弟和家人取走他的屍體,葬在瑣拉和以實陶之間他父親瑪挪亞的墓地裡。參孫做以色列的士師二十年。
變水為酒
2 第三天,在加利利的迦拿有人舉辦婚宴,耶穌的母親在那裡。 2 耶穌和門徒也被邀請去赴宴。 3 酒喝完了,耶穌的母親就對祂說:「他們沒有酒了。」 4 耶穌說:「婦人,這跟你我有什麼相干[a]?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5 祂母親對僕人說:「祂叫你們做什麼,你們就做什麼。」 6 那裡有六口猶太人用來行潔淨禮儀的石缸,每口可以盛約一百升水。
7 耶穌對僕人說:「把缸倒滿水!」他們就往缸裡倒水,一直滿到缸口。 8 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些出來,送給宴席總管。」他們就送了去。 9 那些僕人知道這酒是怎樣來的,宴席總管卻不知道。他嚐過那水變的酒後,便把新郎叫來, 10 對他說:「人們都是先拿好酒款待客人,等客人喝夠了,才把次等的拿出來,你卻把好酒留到現在!」 11 這是耶穌第一次行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彰顯了祂的榮耀,門徒都信了祂。
12 這事以後,耶穌和祂的母親、弟弟並門徒一起去迦百農住了幾天。
潔淨聖殿
13 猶太人的逾越節快到了,耶穌便上耶路撒冷去。 14 祂看見聖殿區有人在賣牛羊和鴿子,還有人在兌換銀幣, 15 就用繩索做成鞭子把牛羊趕出去,倒掉錢商的銀幣,推翻他們的桌子, 16 又對賣鴿子的說:「把這些東西拿出去!不要把我父的殿當作市場。」 17 祂的門徒想起聖經上說:「我對你的殿充滿炙熱的愛。」
18 當時,猶太人質問祂:「你給我們顯什麼神蹟來證明你有權這樣做?」
19 耶穌回答說:「你們拆毀這座殿,我三天之內會把它重建起來。」
20 他們說:「這座殿用了四十六年才建成,你三天之內就要把它重建起來嗎?」 21 其實耶穌說的殿是指自己的身體, 22 所以等到祂從死裡復活以後,祂的門徒想起這句話,就相信了聖經和耶穌所傳的道。
23 耶穌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期間,許多人看見祂行的神蹟,就信了祂。 24 耶穌卻不信任他們,因為祂洞悉萬人。 25 不用別人告訴祂,祂也深知人的內心。
上帝的慈愛
大衛的詩。
103 我的心啊,要稱頌耶和華,
我要全心全意地稱頌祂的聖名。
2 我的心啊,要稱頌耶和華,
不要忘記祂的一切恩惠。
3 祂赦免我一切的罪惡,
醫治我一切的疾病。
4 祂救贖我的生命脫離死亡,
以慈愛和憐憫環繞我。
5 祂以美物滿足我的願望,
使我如鷹一般恢復青春。
6 耶和華為一切受欺壓的人伸張正義,主持公道。
7 祂讓摩西明白自己的旨意,
向以色列人彰顯自己的作為。
8 耶和華有憐憫和恩典,
不輕易發怒,充滿慈愛。
9 祂不永久責備人,
也不永遠懷怒。
10 祂沒有按我們的過犯對待我們,
也沒有照我們的罪惡懲罰我們。
11 因為天離地有多高,
祂對敬畏祂之人的愛也多大!
12 東離西有多遠,
祂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多遠!
13 耶和華憐愛敬畏祂的人,
如同慈父憐愛自己的兒女。
14 因為祂知道我們的本源,
顧念我們不過是塵土。
15 世人的年日如同草芥,
如野地茂盛的花,
16 一經風吹,便無影無蹤,
永遠消逝。
17 耶和華永永遠遠愛敬畏祂的人,
以公義待他們的子子孫孫,
18 就是那些守祂的約、
一心遵行祂命令的人。
19 耶和華在天上設立了寶座,
祂的王權無所不及。
20 聽從耶和華的命令、遵行祂吩咐的大能天使啊,
你們要稱頌祂!
21 事奉耶和華、遵從祂旨意的天軍啊,
你們要稱頌祂!
22 耶和華所造的萬物啊,
要在祂掌管的各處稱頌祂。
我的心啊,要稱頌耶和華!
17 急躁易怒的人做事愚昧,
陰險奸詐之人遭人痛恨。
18 愚昧人得愚昧作產業,
明哲人得知識為冠冕。
19 壞人俯伏在善人面前,
惡人俯伏在義人門口。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