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Page Options
Previous Prev Day Next DayNext

Book of Common Prayer

Daily Old and New Testament readings based on 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
Duration: 861 days
Chinese Union Version Modern Punctuation (Traditional) (CUVMPT)
Version
詩篇 137

被擄於巴比倫者之哀歌

137 我們曾在巴比倫的河邊坐下,一追想錫安就哭了。
我們把琴掛在那裡的柳樹上。
因為在那裡,擄掠我們的要我們唱歌,搶奪我們的要我們作樂,說:「給我們唱一首錫安歌吧!」
我們怎能在外邦唱耶和華的歌呢?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記你,情願我的右手忘記技巧!
我若不記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過於我所最喜樂的,情願我的舌頭貼於上膛!
耶路撒冷遭難的日子,以東人說:「拆毀!拆毀!直拆到根基!」耶和華啊,求你記念這仇!
將要被滅的巴比倫[a]啊,報復你像你待我們的,那人便為有福!
拿你的嬰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便為有福!

詩篇 144

受耶和華訓導者可免敵害

144 大衛的詩。

耶和華我的磐石是應當稱頌的!他教導我的手爭戰,教導我的指頭打仗。
他是我慈愛的主,我的山寨,我的高臺,我的救主,我的盾牌,是我所投靠的,他使我的百姓服在我以下。
耶和華啊,人算什麼,你竟認識他?世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
人好像一口氣,他的年日如同影兒快快過去。
耶和華啊,求你使天下垂,親自降臨;摸山,山就冒煙。
求你發出閃電,使他們四散,射出你的箭,使他們擾亂。
求你從上伸手救拔我,救我出離大水,救我脫離外邦人的手。
他們的口說謊話,他們的右手起假誓。
神啊,我要向你唱新歌,用十弦瑟向你歌頌。
10 你是那拯救君王的,你是那救僕人大衛脫離害命之刀的。
11 求你救拔我,救我脫離外邦人的手。他們的口說謊話,他們的右手起假誓。

聖民之福

12 我們的兒子從幼年好像樹栽子長大,我們的女兒如同殿角石,是按建宮的樣式鑿成的。

13 我們的倉盈滿,能出各樣的糧食,我們的羊在田間孳生千萬。
14 我們的牛馱著滿馱,沒有人闖進來搶奪,也沒有人出去爭戰,我們的街市上也沒有哭號的聲音。
15 遇見這光景的百姓便為有福!有耶和華為他們的神,這百姓便為有福!

詩篇 104

稱頌耶和華肇造萬物養育群生

104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耶和華我的神啊,你為至大!你以尊榮威嚴為衣服,
披上亮光如披外袍;鋪張穹蒼如鋪幔子,
在水中立樓閣的棟梁;用雲彩為車輦,藉著風的翅膀而行;
以風為使者,以火焰為僕役。
將地立在根基上,使地永不動搖。
你用深水遮蓋地面,猶如衣裳,諸水高過山嶺。
你的斥責一發,水便奔逃;你的雷聲一發,水便奔流。
諸山升上,諸谷沉下[a],歸你為它所安定之地。
你定了界限,使水不能過去,不再轉回遮蓋地面。
10 耶和華使泉源湧在山谷,流在山間,
11 使野地的走獸有水喝,野驢得解其渴。
12 天上的飛鳥在水旁住宿,在樹枝上啼叫。
13 他從樓閣中澆灌山嶺,因他作為的功效地就豐足。
14 他使草生長給六畜吃,使菜蔬發長供給人用,使人從地裡能得食物。
15 又得酒能悅人心,得油能潤人面,得糧能養人心。
16 佳美的樹木,就是黎巴嫩的香柏樹,是耶和華所栽種的,都滿了汁漿。
17 雀鳥在其上搭窩,至於鶴,松樹是牠的房屋。
18 高山為野山羊的住所,巖石為沙番的藏處。
19 你安置月亮為定節令,日頭自知沉落。
20 你造黑暗為夜,林中的百獸就都爬出來。
21 少壯獅子吼叫要抓食,向神尋求食物。
22 日頭一出,獸便躲避,臥在洞裡。
23 人出去做工,勞碌直到晚上。
24 耶和華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滿了你的豐富。
25 那裡有海,又大又廣,其中有無數的動物,大小活物都有。
26 那裡有船行走,有你所造的鱷魚游泳在其中。
27 這都仰望你按時給牠食物。
28 你給牠們,牠們便拾起來;你張手,牠們飽得美食。
29 你掩面,牠們便驚惶;你收回牠們的氣,牠們就死亡,歸於塵土。
30 你發出你的靈,牠們便受造;你使地面更換為新。
31 願耶和華的榮耀存到永遠,願耶和華喜悅自己所造的!
32 他看地,地便震動;他摸山,山就冒煙。
33 我要一生向耶和華唱詩,我還活的時候要向我神歌頌。
34 願他以我的默念為甘甜,我要因耶和華歡喜。
35 願罪人從世上消滅,願惡人歸於無有。我的心哪,要稱頌耶和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b]

路得記 4:1-17

波阿斯贖以利米勒之產

波阿斯到了城門,坐在那裡,恰巧波阿斯所說的那至近的親屬經過。波阿斯說:「某人哪,你來坐在這裡。」他就來坐下。 波阿斯又從本城的長老中揀選了十人,對他們說:「請你們坐在這裡。」他們就都坐下。 波阿斯對那至近的親屬說:「從摩押地回來的拿俄米,現在要賣我們族兄以利米勒的那塊地。 我想當贖那塊地的是你,其次是我,以外再沒有別人了。你可以在這裡的人面前和我本國的長老面前說明,你若肯贖就贖,若不肯贖就告訴我。」那人回答說:「我肯贖。」 波阿斯說:「你從拿俄米手中買這地的時候,也當娶[a]死人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使死人在產業上存留他的名。」 那人說:「這樣我就不能贖了,恐怕於我的產業有礙。你可以贖我所當贖的,我不能贖了。」

波阿斯娶路得為妻

從前,在以色列中要定奪什麼事,或贖回,或交易,這人就脫鞋給那人。以色列人都以此為證據。 那人對波阿斯說:「你自己買吧。」於是將鞋脫下來了。 波阿斯對長老和眾民說:「你們今日做見證:凡屬以利米勒基連瑪倫的,我都從拿俄米手中置買了; 10 又娶了瑪倫的妻摩押女子路得為妻,好在死人的產業上存留他的名,免得他的名在本族本鄉滅沒。你們今日可以做見證。」 11 在城門坐著的眾民和長老都說:「我們做見證。願耶和華使進你家的這女子,像建立以色列家的拉結利亞二人一樣!又願你在以法他得亨通,在伯利恆得名聲! 12 願耶和華從這少年女子賜你後裔,使你的家像她瑪猶大所生法勒斯的家一般!」

生子俄備得為大衛之祖

13 於是,波阿斯娶了路得為妻,與她同房。耶和華使她懷孕生了一個兒子。 14 婦人們對拿俄米說:「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因為今日沒有撇下你,使你無至近的親屬。願這孩子在以色列中得名聲! 15 他必提起你的精神,奉養你的老,因為是愛慕你的那兒婦所生的。有這兒婦比有七個兒子還好。」 16 拿俄米就把孩子抱在懷中,做他的養母。 17 鄰舍的婦人說:「拿俄米得孩子了。」就給孩子起名叫俄備得。這俄備得耶西的父,耶西大衛的父。

哥林多後書 4:13-5:10

13 但我們既有信心,正如經上記著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 14 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他面前。 15 凡事都是為你們,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於神。

外體毀壞內心日新

16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 17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18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憑信心不憑眼見

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篷若拆毀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 我們在這帳篷裡嘆息,深想得那從天上來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 倘若穿上,被遇見的時候就不至於赤身了。 我們在這帳篷裡嘆息勞苦,並非願意脫下這個,乃是願意穿上那個,好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 為此培植我們的就是神,他又賜給我們聖靈做憑據[a] 所以,我們時常坦然無懼,並且曉得我們住在身內,便與主相離; 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 我們坦然無懼,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 所以,無論是住在身內、離開身外,我們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 10 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

馬太福音 6:1-16

論施捨

「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 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面前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裡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 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a]

論禱告

「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裡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 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

主訓人的禱告

「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10 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11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12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13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凶惡[b]。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c] 14 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 15 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論禁食

16 「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臉上帶著愁容,因為他們把臉弄得難看,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Chinese Union Version Modern Punctuation (Traditional) (CUVMPT)

Copyright © 2011 by Global Bible Initi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