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Page Options
Previous Prev Day Next DayNext

Revised Common Lectionary (Semicontinuous)

Daily Bible readings that follow the church liturgical year, with sequential stories told across multiple weeks.
Duration: 1245 days
Chinese Union Version Modern Punctuation (Simplified) (CUVMPS)
Version
创世记 12:1-4

应许万族因亚伯兰得福

12 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 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亚伯兰就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了,罗得也和他同去。亚伯兰哈兰的时候年七十五岁。

诗篇 121

耶和华佑护其民必不倾跌

121 上行之诗。

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
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他必不叫你的脚摇动,保护你的必不打盹。
保护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觉。
保护你的是耶和华,耶和华在你右边荫庇你。
白日,太阳必不伤你;夜间,月亮必不害你。
耶和华要保护你免受一切的灾害,他要保护你的性命。
你出你入,耶和华要保护你,从今时直到永远。

罗马书 4:1-5

亚伯拉罕做因信称义的表样

如此说来,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凭着肉体得了什么呢? 倘若亚伯拉罕是因行为称义,就有可夸的,只是在神面前并无可夸。 经上说什么呢?说:“亚伯拉罕信神,这就算为他的义。” 做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 唯有不做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他的信就算为义。

罗马书 4:13-17

13 因为神应许亚伯拉罕和他后裔必得承受世界,不是因律法,乃是因信而得的义。 14 若是属乎律法的人才得为后嗣,信就归于虚空,应许也就废弃了。 15 因为律法是惹动愤怒的[a],哪里没有律法,哪里就没有过犯。 16 所以人得为后嗣是本乎信,因此就属乎恩,叫应许定然归给一切后裔,不但归给那属乎律法的,也归给那效法亚伯拉罕之信的。

亚伯拉罕为众信者之祖

17 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神,他在主面前做我们世人的父,如经上所记:“我已经立你做多国的父。”

约翰福音 3:1-17

耶稣与尼哥迪慕论重生

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迪慕,是犹太人的官。 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做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同在,无人能行。”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尼哥迪慕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 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 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稀奇。 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 尼哥迪慕问他说:“怎能有这事呢?” 10 耶稣回答说:“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还不明白这事吗? 11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我们所说的是我们知道的,我们所见证的是我们见过的,你们却不领受我们的见证。 12 我对你们说地上的事,你们尚且不信,若说天上的事,如何能信呢? 13 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 14 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 15 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a]

神爱世人

16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17 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b],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

马太福音 17:1-9

改变形象

17 过了六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雅各的兄弟约翰暗暗地上了高山, 就在他们面前变了形象,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 忽然,有摩西以利亚向他们显现,同耶稣说话。 彼得对耶稣说:“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你若愿意,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为你,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 说话之间,忽然有一朵光明的云彩遮盖他们,且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 门徒听见,就俯伏在地,极其害怕。 耶稣进前来,摸他们说:“起来,不要害怕!” 他们举目不见一人,只见耶稣在那里。

以约翰譬以利亚

下山的时候,耶稣吩咐他们说:“人子还没有从死里复活,你们不要将所看见的告诉人。”

Chinese Union Version Modern Punctuation (Simplified) (CUVMPS)

Copyright © 2011 by Global Bible Initi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