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Page Options
Previous Prev Day Next DayNext

Revised Common Lectionary (Complementary)

Daily Bible readings that follow the church liturgical year, with thematically matched Old and New Testament readings.
Duration: 1245 days
Chinese Union Version Modern Punctuation (Traditional) (CUVMPT)
Version
詩篇 89:1-18

歌頌耶和華因其與大衛立約

89 以斯拉以探的訓誨詩。

我要歌唱耶和華的慈愛直到永遠,我要用口將你的信實傳於萬代。
因我曾說:「你的慈悲必建立到永遠,你的信實必堅立在天上。」
「我與我所揀選的人立了約,向我的僕人大衛起了誓:
我要建立你的後裔直到永遠,要建立你的寶座直到萬代。」(細拉)
耶和華啊,諸天要稱讚你的奇事,在聖者的會中要稱讚你的信實!
在天空,誰能比耶和華呢?神的眾子中,誰能像耶和華呢?
他在聖者的會中是大有威嚴的神,比一切在他四圍的更可畏懼。
耶和華萬軍之神啊,哪一個大能者像你耶和華?你的信實是在你的四圍。
你管轄海的狂傲,波浪翻騰,你就使他平靜了。
10 你打碎了拉哈伯,似乎是已殺的人,你用有能的膀臂打散了你的仇敵。
11 天屬你,地也屬你,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為你所建立。
12 南北為你所創造,他泊黑門都因你的名歡呼。
13 你有大能的膀臂,你的手有力,你的右手也高舉。
14 公義和公平是你寶座的根基,慈愛和誠實行在你前面。
15 知道向你歡呼的,那民是有福的!耶和華啊,他們在你臉上的光裡行走。
16 他們因你的名終日歡樂,因你的公義得以高舉。
17 你是他們力量的榮耀,因為你喜悅我們,我們的角必被高舉。
18 我們的盾牌屬耶和華,我們的王屬以色列的聖者。

歷代志下 33:1-17

瑪拿西做王行耶和華所惡

33 瑪拿西登基的時候年十二歲,在耶路撒冷做王五十五年。 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效法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趕出的外邦人那可憎的事, 重新建築他父希西家所拆毀的丘壇,又為巴力築壇,做木偶,且敬拜侍奉天上的萬象, 在耶和華的殿宇中築壇,耶和華曾指著這殿說:「我的名必永遠在耶路撒冷。」 他在耶和華殿的兩院中為天上的萬象築壇, 並在欣嫩子谷使他的兒女經火,又觀兆,用法術,行邪術,立交鬼的和行巫術的,多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惹動他的怒氣, 又在神殿內立雕刻的偶像。神曾對大衛和他兒子所羅門說:「我在以色列各支派中所選擇的耶路撒冷和這殿,必立我的名直到永遠。 以色列人若謹守遵行我藉摩西所吩咐他們的一切法度、律例、典章,我就不再使他們挪移,離開我所賜給他們列祖之地。」 瑪拿西引誘猶大耶路撒冷的居民,以致他們行惡比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所滅的列國更甚。

因違逆受罰

10 耶和華警戒瑪拿西和他的百姓,他們卻是不聽。 11 所以耶和華使亞述王的將帥來攻擊他們,用鐃鉤鉤住瑪拿西,用銅鏈鎖住他,帶到巴比倫去。

悔罪祈王

12 他在急難的時候,就懇求耶和華他的神,且在他列祖的神面前極其自卑。 13 他祈禱耶和華,耶和華就允准他的祈求,垂聽他的禱告,使他歸回耶路撒冷,仍坐國位。瑪拿西這才知道唯獨耶和華是神。 14 此後,瑪拿西大衛城外,從谷內基訓西邊直到門口,建築城牆,環繞俄斐勒,這牆築得甚高;又在猶大各堅固城內設立勇敢的軍長。 15 並除掉外邦人的神像與耶和華殿中的偶像,又將他在耶和華殿的山上和耶路撒冷所築的各壇都拆毀,拋在城外。 16 重修耶和華的祭壇,在壇上獻平安祭、感謝祭,吩咐猶大人侍奉耶和華以色列的神。 17 百姓卻仍在丘壇上獻祭,只獻給耶和華他們的神。

希伯來書 11:1-7

人非有信不能得神的喜悅

11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 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神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 亞伯因著信獻祭於神,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就是神指他禮物作的見證。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 以諾因著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著他,因為神已經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挪亞因著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

Chinese Union Version Modern Punctuation (Traditional) (CUVMPT)

Copyright © 2011 by Global Bible Initi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