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Page Options
Previous Prev Day Next DayNext

Revised Common Lectionary (Complementary)

Daily Bible readings that follow the church liturgical year, with thematically matched Old and New Testament readings.
Duration: 1245 days
Chinese Union Version Modern Punctuation (Traditional) (CUVMPT)
Version
詩篇 98

勸民歌頌耶和華之慈愛救恩

98 一篇詩。

你們要向耶和華唱新歌,因為他行過奇妙的事,他的右手和聖臂施行救恩。
耶和華發明了他的救恩,在列邦人眼前顯出公義。
記念他向以色列家所發的慈愛、所憑的信實,地的四極都看見我們神的救恩。
全地都要向耶和華歡樂,要發起大聲歡呼歌頌!
要用琴歌頌耶和華,用琴和詩歌的聲音歌頌他,
用號和角聲在大君王耶和華面前歡呼!
願海和其中所充滿的澎湃,世界和住在其間的也要發聲!
願大水拍手,願諸山在耶和華面前一同歡呼!
因為他來要審判遍地,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公正審判萬民。

以賽亞書 49:5-6

自言將施救恩至於地極

「耶和華從我出胎造就我做他的僕人,要使雅各歸向他,使以色列到他那裡聚集。原來耶和華看我為尊貴,我的神也成為我的力量。 現在他說:『你做我的僕人,使雅各眾支派復興,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歸回,尚為小事,我還要使你做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

使徒行傳 10:1-34

哥尼流蒙主指示

10 愷撒利亞有一個人名叫哥尼流,是「意大利營」的百夫長。 他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多多賙濟百姓,常常禱告神。 有一天,約在申初,他在異象中明明看見神的一個使者進去,到他那裡,說:「哥尼流!」 哥尼流定睛看他,驚怕說:「主啊,什麼事呢?」天使說:「你的禱告和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已蒙記念了。 現在你當打發人往約帕去,請那稱呼彼得西門來。 他住在海邊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房子在海邊上。」 向他說話的天使去後,哥尼流叫了兩個家人和常伺候他的一個虔誠兵來, 把這事都述說給他們聽,就打發他們往約帕去。

彼得見異象

第二天,他們行路將近那城,彼得約在午正上房頂去禱告。 10 覺得餓了,想要吃。那家的人正預備飯的時候,彼得魂遊象外, 11 看見天開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塊大布,繫著四角,縋在地上, 12 裡面有地上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蟲,並天上的飛鳥。 13 又有聲音向他說:彼得,起來,宰了吃!」 14 彼得卻說:「主啊,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吃過。」 15 第二次有聲音向他說:「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做俗物。」 16 這樣一連三次,那物隨即收回天上去了。

哥尼流所差的人來尋彼得

17 彼得心裡正在猜疑之間,不知所看見的異象是什麼意思,哥尼流所差來的人已經訪問到西門的家,站在門外, 18 喊著問:「有稱呼彼得西門住在這裡沒有?」 19 彼得還思想那異象的時候,聖靈向他說:「有三個人來找你。 20 起來,下去,和他們同往,不要疑惑,因為是我差他們來的。」 21 於是彼得下去見那些人,說:「我就是你們所找的人。你們來是為什麼緣故?」 22 他們說:「百夫長哥尼流是個義人,敬畏神,為猶太通國所稱讚。他蒙一位聖天使指示,叫他請你到他家裡去,聽你的話。」 23 彼得就請他們進去,住了一宿。

彼得往哥尼流家傳道

次日起身和他們同去,還有約帕的幾個弟兄同著他去。 24 又次日,他們進入愷撒利亞哥尼流已經請了他的親屬密友等候他們。 25 彼得一進去,哥尼流就迎接他,俯伏在他腳前拜他。 26 彼得卻拉他,說:「你起來,我也是人。」 27 彼得和他說著話進去,見有好些人在那裡聚集, 28 就對他們說:「你們知道,猶太人和別國的人親近來往本是不合例的,但神已經指示我,無論什麼人都不可看做俗而不潔淨的。 29 所以我被請的時候,就不推辭而來。現在請問:你們叫我來有什麼意思呢?」 30 哥尼流說:「前四天這個時候,我在家中守著申初的禱告,忽然有一個人穿著光明的衣裳,站在我面前, 31 說:『哥尼流,你的禱告已蒙垂聽,你的賙濟達到神面前已蒙記念了。 32 你當打發人往約帕去,請那稱呼彼得西門來,他住在海邊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裡。』 33 所以我立時打發人去請你。你來了很好!現今我們都在神面前,要聽主所吩咐你的一切話。」

彼得宣傳耶穌

34 彼得就開口說:「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

Chinese Union Version Modern Punctuation (Traditional) (CUVMPT)

Copyright © 2011 by Global Bible Initi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