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New Testament
犹大王约西亚(A)
22 约西亚登基的时候年八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一年。他母亲名叫耶底大,是波斯加人亚大雅的女儿。 2 约西亚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行他祖先大卫一切所行的道,不偏左右。
发现律法书(B)
3 约西亚王十八年,王派米书兰的孙子,亚萨利雅的儿子沙番书记上耶和华殿去,说: 4 “你上到希勒家大祭司那里,请他把奉献到耶和华殿的银子,就是门口的守卫从百姓中收来的银子,结算清楚, 5 交在管理耶和华殿督工的手里,由他们支付给在耶和华殿里做工的人,好修理殿的破坏之处, 6 就是木匠、工人和瓦匠,又买木料和凿成的石头,来整修殿宇。 7 但他们不用跟这些经手接受银子的人算帐,因为这些人办事诚实。”
8 希勒家大祭司对沙番书记说:“我在耶和华殿里发现了律法书。”希勒家把书递给沙番,沙番就读了。 9 沙番书记到王那里,把这事回覆王说:“你的仆人已把殿里所发现的银子倒出来,交在管理耶和华殿督工的手里了。” 10 沙番书记又向王报告说:“希勒家祭司递给我一卷书。”沙番就在王面前朗读那书。
11 王听见律法书上的话,就撕裂衣服。 12 王吩咐希勒家祭司与沙番的儿子亚希甘、米该亚的儿子亚革波、沙番书记和王的臣仆亚撒雅,说: 13 “你们去,以所发现这书上的话,为我、为百姓、为全犹大求问耶和华;因为我们祖先没有听从这书上的话,没有遵照一切所写有关我们的[a]去行,耶和华就向我们大发烈怒。”
14 于是,希勒家祭司和亚希甘、亚革波、沙番、亚撒雅都去见户勒大女先知,她是掌管礼服的沙龙的妻子;沙龙是哈珥哈斯的孙子,特瓦的儿子。户勒大住在耶路撒冷第二区。他们向她请教。 15 她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如此说:‘你们可以回覆那派你们来见我的人说, 16 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必照着犹大王所读那书上的一切话,降祸于这地方和其上的居民。 17 因为他们离弃我,向别神烧香,用他们手所做的一切惹我发怒,所以我的愤怒必向这地方发作,总不止息。’ 18 然而,派你们来求问耶和华的犹大王,你们要这样回覆他:‘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如此说:至于你所听见的话, 19 就是听见我指着这地方和其上的居民说,要使这地方变为荒芜、百姓受诅咒的话,你的心就软化,在耶和华面前谦卑下来,撕裂衣服,向我哭泣,因此我应允你。这是耶和华说的。 20 因此,看哪,我必使你归到你祖先那里,平安地进入坟墓;我要降于这地方的一切灾祸,你不会亲眼看见。’”他们就去把这话回覆王。
约西亚的改革(C)
23 王派人召集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众长老来。 2 王和犹大众人、耶路撒冷的居民、祭司、先知,以及所有的百姓,无论大小,都一同上到耶和华的殿去;王把耶和华殿里所发现的约书上一切的话读给他们听。 3 王站在柱子旁边,在耶和华面前立约,要尽心尽性跟从耶和华,遵守他的诫命、法度、律例,实行这书上所写这约的话。全体百姓都愿遵守所立的约。
4 王吩咐希勒家大祭司和副祭司,以及把守殿门的,把那些为巴力和亚舍拉,以及天上万象所造的器皿,都从耶和华殿里搬出来,在耶路撒冷外汲沦的田间烧了,把灰拿到伯特利去。 5 从前犹大列王所立拜偶像的祭司,在犹大城镇的丘坛和耶路撒冷周围烧香,现在王都废去,他们是向巴力和日、月、行星,以及天上万象烧香的人。 6 他把亚舍拉从耶和华殿里搬到耶路撒冷外的汲沦溪,在汲沦溪边焚烧,打碎成灰,把灰撒在平民的坟上。 7 他又拆毁耶和华殿里男的庙妓的屋子,就是妇女在那里为亚舍拉编织衣服的屋子。 8 他从犹大的城镇将众祭司带来,从迦巴直到别是巴,玷污祭司烧香的丘坛。他又拆毁城门旁的丘坛,这丘坛是在约书亚市长的城门前,在人进城门的左边。 9 只是丘坛的祭司不登耶路撒冷耶和华的坛,仅在他们弟兄中间吃无酵饼。 10 他又玷污欣嫩子谷的陀斐特,不许人在那里使儿女经火献给摩洛。 11 他把在耶和华殿门旁、靠近拿单‧米勒官员走廊的屋子,犹大列王献给太阳的马废去,且用火焚烧献给太阳的战车。 12 犹大列王在亚哈斯楼房顶上所筑的坛和玛拿西在耶和华殿两院中所筑的坛,王都拆毁,从那里移走[b],把灰倒在汲沦溪中。 13 从前以色列王所罗门在耶路撒冷东边、邪僻山[c]南边为西顿人可憎的亚斯她录、摩押人可憎的基抹、亚扪人可憎的米勒公所筑的丘坛,王都玷污了, 14 又打碎柱像,砍下亚舍拉,用人的骨头填满那地方。
15 此外,在伯特利丘坛的坛,就是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所筑、使以色列人陷入罪里的,他也把这坛和丘坛都拆毁了,又焚烧丘坛[d],打碎成灰,并焚烧了亚舍拉。 16 约西亚转头,看见山上的坟墓,就派人取出坟墓里的骸骨,烧在坛上,玷污了坛,正如从前耶罗波安在节期中站在坛旁时,耶和华藉神人所宣告的话。约西亚转头看见了宣告这些话的神人的坟墓[e]。 17 他说:“我看见的这碑是什么呢?”那城里的人对他说:“这是神人的坟墓,他从犹大来,宣告了王向伯特利的坛所做的这些事。” 18 约西亚说:“让他安息吧!不要挪移他的骸骨。”他们就保存了他的骸骨和从撒玛利亚来的那先知的骸骨。 19 从前以色列诸王在撒玛利亚的城镇所建一切惹动怒气的丘坛的庙,约西亚也都废去了,正如他在伯特利所做的。 20 他又把在那里所有丘坛的祭司都杀在坛上,并在坛上烧人的骨头。于是他回耶路撒冷去了。
约西亚守逾越节(D)
21 王吩咐众百姓说:“你们当照这约书上所写的,向耶和华—你们的 神守逾越节。” 22 自从士师治理以色列,到以色列诸王、犹大列王在位的一切日子,从来没有守过这样的逾越节, 23 只有在约西亚王十八年,才在耶路撒冷向耶和华守这逾越节。
约西亚的其他改革
24 此外,在犹大地和耶路撒冷所见那些招魂的、行巫术的,家中的神像和偶像,以及一切可憎之物,约西亚尽都除掉,实行了希勒家祭司在耶和华殿里所发现的律法书上所写的话。 25 在约西亚以前,没有王像他尽心、尽性、尽力地归向耶和华,遵行摩西的一切律法;在他以后,也没有兴起一个王像他。
26 然而,耶和华向犹大所发猛烈的怒气仍不止息,因为玛拿西种种的恶事激怒了他。 27 耶和华说:“我也必将犹大从我面前赶出,如同赶出以色列一样。我必撇弃我从前所选择的这城耶路撒冷和我所说我的名必留在那里的殿。”
约西亚逝世(E)
28 约西亚其余的事,凡他所做的,不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吗? 29 约西亚的日子,埃及王法老尼哥上到幼发拉底河,到亚述王那里;约西亚王去迎击他。埃及王在米吉多看见约西亚,就杀了他。 30 他的臣仆用车把他的尸体从米吉多送到耶路撒冷,葬在他自己的坟墓里。这地的百姓选约西亚的儿子约哈斯,膏立他,接续他父亲作王。
犹大王约哈斯(F)
31 约哈斯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三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三个月。他母亲名叫哈慕她,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儿。 32 约哈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祖先一切所行的。 33 法老尼哥把约哈斯监禁在哈马地的利比拉,不许他在耶路撒冷作王[f],又罚这地一百他连得银子,一他连得金子。 34 法老尼哥立约西亚的儿子以利雅敬接续他父亲约西亚作王,给他改名叫约雅敬,却把约哈斯带到埃及,他就死在那里。
犹大王约雅敬(G)
35 约雅敬进贡金银给法老,照着法老的指示在这地征收银子,向这地的百姓按各人的能力索取金银,要送给法老尼哥。 36 约雅敬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他母亲名叫西布大,是鲁玛人毗大雅的女儿。 37 约雅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祖先一切所行的。
31 就在这个时候,门徒求耶稣说:“拉比,请吃吧。” 32 耶稣对他们说:“我有食物吃,是你们不知道的。” 33 门徒就彼此说:“难道有人拿什么给他吃了吗?” 34 耶稣对他们说:“我的食物就是要遵行差我来那位的旨意,完成他的工作。 35 你们不是说‘到收割的时候还有四个月’吗?我告诉你们,举目向田观看,庄稼熟了,可以收割了。 36 收割的人已经得工钱[a],为永生储存五谷,使撒种的和收割的一同快乐。 37 ‘那人撒种,这人收割’,这话可见是真的。 38 我差你们去收你们所没有辛劳的;别人辛劳,你们享受他们辛劳的成果。”
39 那城里有好些撒玛利亚人信了耶稣,因为那妇人作见证,说:“他把我素来所做的一切事都说了出来。” 40 于是撒玛利亚人来见耶稣,求他在他们那里住下,他就在那里住了两天。 41 因为耶稣的话,信的人就更多了。 42 他们对那妇人说:“现在我们信,不再是因为你的话,而是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人真是世界的救主。”
耶稣治好大臣的儿子
43 过了那两天,耶稣离开那地方,往加利利去。 44 因为耶稣自己作过见证说:“先知在自己的家乡是没有人尊敬的。” 45 到了加利利,加利利人都欢迎他,因为他们也上耶路撒冷去过节,曾经看过他在节期间所做的一切事。
46 耶稣又到了加利利的迦拿,就是他从前变水为酒的地方。有一个大臣,他的儿子在迦百农病了。 47 他听见耶稣从犹太到了加利利,就来见他,求他下去医治他的儿子,因为他儿子快要死了。 48 耶稣对他说:“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 49 那大臣对他说:“先生,求你趁着我的孩子还没有死就下去吧。” 50 耶稣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会活!”那人信耶稣所说的话,就回去了。 51 正下去的时候,他的仆人迎面而来,说他的儿子活了。 52 他就问什么时候见好的。他们对他说:“昨天下午一点钟热就退了。” 53 他就知道这正是耶稣对他说“你的儿子会活”的时候;他自己和全家就都信了。 54 这是耶稣从犹太回到加利利后所行的第二个神迹。
和合本修訂版經文 © 2006, 2010, 2017 香港聖經公會。蒙允許使用。 Scripture Text of Revised Chinese Union Version © 2006, 2010, 2017 Hong Kong Bible Society. www.hkbs.org.hk/en/ Used by 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