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Page Options
Previous Prev Day Next DayNext

Old/New Testament

Each day includes a passage from both the Old Testament and New Testament.
Duration: 365 days
Chinese New Version (Traditional) (CNVT)
Version
创世记 10-12

挪亞三子的後代(A)

10 以下是挪亞的兒子閃、含、雅弗的後代。洪水以後,他們都生了兒子。

雅弗的兒子是歌篾、瑪各、瑪代、雅完、土巴、米設、提拉。 歌篾的兒子是亞實基拿、利法、陀迦瑪。 雅完的兒子是以利沙、他施,基提人和多單人。 這些人的後裔分散居住在沿海的土地和島嶼上。各人隨著自己的方言、宗族,住在自己的國土中。

含的兒子是古實、埃及、弗和迦南。 古實的兒子是西巴、哈腓拉、撒弗他、拉瑪和撒弗提迦。拉瑪的兒子是示巴和底但。 古實又生寧錄;寧錄是世上第一位英雄。 他在耶和華面前是個英勇的獵人;因此有句俗語說:“就像寧錄一樣,在耶和華面前是個英勇的獵人。” 10 他開始建國是在示拿地的巴別、以力、亞甲和甲尼。 11 他從那地出來,到亞述去,建造了尼尼微、利河伯城、迦拉, 12 和尼尼微與迦拉之間的利鮮,就是那大城。 13 埃及生路低人,亞拿米人、利哈比人、拿弗土希人、 14 帕斯魯細人、迦斯路希人和迦斐託人;從迦斐託出來的有非利士人。

15 迦南生了長子西頓,又生赫, 16 以及耶布斯人、亞摩利人、革迦撒人、 17 希未人、亞基人、西尼人、 18 亞瓦底人、洗瑪利人、哈馬人,後來迦南人的宗族分散了。 19 迦南人的境界是從西頓伸向基拉耳,直到迦薩;又伸向所多瑪、蛾摩拉、押瑪、洗扁,直到拉沙。 20 這些人都是含的子孫,隨著自己的宗族、方言,住在自己的國土中。

21 雅弗的哥哥閃,就是希伯所有子孫的祖宗,他也生了孩子。 22 閃的兒子是以攔、亞述、亞法撒、路德和亞蘭。 23 亞蘭的兒子是烏斯、戶勒、基帖、瑪施。 24 亞法撒生沙拉,沙拉生希伯。 25 希伯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名叫法勒,因為他在世的時候,世人就分散了;法勒的兄弟名叫約坍。 26 約坍生亞摩答、沙列、哈薩瑪非、耶拉、 27 哈多蘭、烏薩、德拉、 28 俄巴路、亞比瑪利、示巴、 29 阿斐、哈腓拉、約巴,這些人都是約坍的兒子。 30 他們居住的地方,是從米沙伸向西發,直到東邊的山地。 31 這都是閃的子孫,隨著自己的宗族、方言,住在自己的國土中。

32 這些宗族都是挪亞的子孫,按著他們的族系住在列國中。洪水以後,地上的列國都是從這些宗族分出來的。

巴別塔事件

11 那時,全世界只有一種語言,大家說同樣的話語。 他們向東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發現一塊平原,就住在那裡。 他們彼此說:“來,我們做磚,把磚燒透吧!”他們就把磚當作石頭,又把石漆當作灰泥。 他們又說:“來,我們建一座城,造一座塔,塔頂要通天。我們要為自己立名,免得分散在全地上。” 耶和華下來,要看看世人建造的城和塔。 耶和華說:“看哪,他們同是一個民族,有一樣的語言,他們一開始就作這事,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一切,就沒有可以攔阻他們的了。 來,我們下去,在那裡混亂他們的語言,使他們聽不懂對方的話。” 於是,耶和華把他們從那裡分散到全地上,他們就停止建造那城。 因此,那城的名就叫巴別,因為耶和華在那裡混亂了全地所有的人的語言,又從那裡把他們分散在全地上。

閃的後代(B)

10 以下是閃的後代。洪水以後兩年,閃一百歲的時候,生了亞法撒。 11 閃生亞法撒以後,又活了五百年,並且生了其他的兒女。

12 亞法撒活到三十五歲,就生了沙拉。 13 亞法撒生沙拉以後,又活了四百零三年,並且生了其他的兒女。

14 沙拉活到三十歲,就生了希伯。 15 沙拉生希伯以後,又活了四百零三年,並且生了其他的兒女。

16 希伯活到三十四歲,就生了法勒。 17 希伯生法勒以後,又活了四百三十年,並且生了其他的兒女。

18 法勒活到三十歲,就生了拉吳。 19 法勒生拉吳以後,又活了二百零九年,並且生了其他的兒女。

20 拉吳活到三十二歲,就生了西鹿。 21 拉吳生西鹿以後,又活了二百零七年,並且生了其他的兒女。

22 西鹿活到三十歲,就生了拿鶴。 23 西鹿生拿鶴以後,又活了二百年,並且生了其他的兒女。

24 拿鶴活到二十九歲,就生了他拉。 25 拿鶴生他拉以後,又活了一百一十九年,並且生了其他的兒女。

26 他拉活到七十歲,就生了亞伯蘭、拿鶴和哈蘭。

他拉的後代

27 以下是他拉的後代:他拉生亞伯蘭、拿鶴和哈蘭;哈蘭生羅得。 28 哈蘭在他父親他拉之前,死在他出生之地,就是迦勒底的吾珥。 29 亞伯蘭和拿鶴都娶了妻子;亞伯蘭的妻子名叫撒萊;拿鶴的妻子名叫密迦,是哈蘭的女兒;哈蘭是密迦和亦迦的父親。 30 撒萊不能生育,沒有孩子。 31 他拉帶著他的兒子亞伯蘭和他的孫子,就是哈蘭的兒子羅得,以及他的媳婦亞伯蘭的妻子撒萊,一同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到迦南地去;他們到了哈蘭,就住在那裡。 32 他拉死在哈蘭;他的壽數共二百零五歲。

亞伯蘭蒙 神呼召

12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

“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

到我指示你的地方去。

我必使你成為大國,

賜福給你,

使你的名為大,

你也必使別人得福,

給你祝福的,我必賜福給他;

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

地上的萬族,都必因你得福。”

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吩咐他的去了;羅得也和他同去。亞伯蘭離開哈蘭的時候,已經七十五歲。 亞伯蘭帶著他的妻子撒萊和姪兒羅得以及他們在哈蘭所積蓄的一切財物,和所獲得的人口,一同出來,要到迦南地去。後來他們到了迦南地。 亞伯蘭穿過那地,到了示劍的地方,摩利的橡樹那裡。當時,迦南人住在那地。 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祭壇。 後來他從那裡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地,搭起帳棚。西邊是伯特利,東邊是艾城;他在那裡也為耶和華築了一座祭壇,呼求耶和華的名。 亞伯蘭又起程,漸漸移到南地去。

亞伯蘭下埃及

10 當時,那地發生饑荒,亞伯蘭就下到埃及去,要在那裡寄居;因為那地的饑荒十分嚴重。 11 快要到達埃及的時候,亞伯蘭對他的妻子撒萊說:“看哪,我知道你是個美貌的女人。 12 埃及人看見你的時候,必會說:‘這是他的妻子’,他們就會殺我,卻叫你活著。 13 請你說你是我的妹妹,使我因你的緣故可以平安無事,我的性命也可以因你的緣故得以保全。” 14 果然,亞伯蘭進入埃及的時候,埃及人就注視那女人,因為她十分美麗。 15 法老的一些大臣看見了撒萊,就在法老面前稱讚她;於是那女人被帶進法老的宮裡去。 16 亞伯蘭因這女人的緣故就被優待,得了許多牛羊、公驢、母驢、僕婢和駱駝。 17 耶和華因為亞伯蘭的妻子撒萊的緣故,就用嚴重的災病打擊法老和他的全家。 18 於是,法老把亞伯蘭召了來,對他說:“你向我作的是甚麼?你為甚麼不告訴我她是你的妻子呢? 19 你為甚麼說她是你的妹妹,以致我娶了她作妻子呢?現在,你的妻子在這裡,帶她走吧!” 20 法老為了亞伯蘭的事吩咐臣僕,他們就把亞伯蘭和他的妻子,以及他所有的一切都送走了。

马太福音 4

耶穌受試探(A)

隨後,耶穌被聖靈帶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 耶穌禁食了四十晝夜,就餓了, 試探者前來對他說:“你若是 神的兒子,就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吧!” 耶穌回答:“經上記著: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

更要靠 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隨後,魔鬼帶耶穌進了聖城,使他站在殿的最高處, 對他說:“你若是 神的兒子,就跳下去吧!因為經上記著:

‘ 神為了你,

會吩咐自己的使者用手托住你,

免得你的腳碰到石頭。’”

耶穌對他說:“經上又記著:‘不可試探主你的 神。’” 最後,魔鬼帶耶穌上了一座極高的山,把世界各國和各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 並且對他說:“你只要跪下來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給你。” 10 但耶穌說:“撒但,走開!經上記著:

‘當拜主你的 神,

單要事奉他。’”

11 於是魔鬼離開了耶穌,有天使前來服事他。

耶穌在加利利傳道(B)

12 耶穌聽見約翰被捕,就往加利利去。 13 他又離開拿撒勒,往西布倫和拿弗他利境內近海的迦百農去,住在那裡, 14 為了要應驗以賽亞先知所說的:

15 “西布倫地、拿弗他利地,

沿海之路,約旦河外,

外族人的加利利啊!

16 住在黑暗中的人民,

看見了大光;

死亡幽暗之地的居民,

有光照亮他們。”

17 從那時起,耶穌就開始傳道,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

18 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的時候,看見兄弟二人,就是名叫彼得的西門和他的弟弟安得烈,正在把網撒到海裡去;他們是漁夫。 19 耶穌就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使你們作得人的漁夫。” 20 他們立刻撇下網,跟從了他。 21 耶穌又往前走,看見另一對兄弟,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的兄弟約翰,正和父親西庇太在船上整理魚網,他就呼召他們。 22 他們立刻離了船,別了父親,跟從了耶穌。

23 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導人,宣揚天國的福音,醫治民間各種疾病、各種病症。 24 他的名聲傳遍了敘利亞全地,人們就把一切患病的,就是患各種疾病、疼痛、鬼附、癲癇、癱瘓的,都帶到他面前,他就醫好他們。 25 於是有許多人從加利利、低加波利、耶路撒冷、猶太和約旦河東來跟從耶穌。

Chinese New Version (Traditional) (CNVT)

Chinese New Version (CNV). Copyright © 1976, 1992, 1999, 2001, 2005 by Worldwide Bible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