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nological
在迦百农治病
14 耶稣来到彼得家,看见彼得的岳母正发烧躺着。 15 耶稣一摸她的手,烧就退了。于是她就起来服事耶稣。 16 到了傍晚,人们把许多有鬼魔附身的人带到耶稣那里。耶稣话语一出就把那些邪灵都赶了出去,并且使所有患病的人痊愈了。 17 这样,那藉着先知以赛亚所说的话就应验了:
“他亲自代替了我们的软弱,
担当了我们的疾病。”[a]
跟随耶稣
18 耶稣看见一群人[b]围着他,就吩咐渡到对岸去。 19 有一个经文士前来对他说:“老师,无论你到哪里去,我都要跟从你。”
20 耶稣对他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21 耶稣的另一个门徒对他说:“主啊,请准许我先去埋葬我的父亲。”
22 但是耶稣对他说:“你跟从我,让死人去埋葬他们的死人吧。”
平静风浪
23 耶稣上了船,他的门徒们跟着他。 24 这时候,忽然湖[c]上起了大风暴,以致波浪盖过了船,耶稣却睡着了。 25 门徒们上前来叫醒他,说:“主啊,救救我们,我们没命了!”
26 耶稣对他们说:“为什么胆怯呢?你们这些小信的人哪!”耶稣就起来,斥责风和浪[d],湖面就变得一片平静。
27 他们都感到惊奇,说:“这个人究竟是什么人?连风和浪[e]也听从他!”
在格拉森驱赶鬼魔
28 耶稣来到对岸格达拉[f]人的地方,两个有鬼魔附身的人,从墓地迎着他出来。他们非常凶猛,以致没有人能从那条路经过。 29 忽然,他们喊叫说:“神的儿子[g]啊,我们与你有什么关系?时候来到之前,你就来这里折磨我们吗?”
30 当时,离他们很远的地方,有一大群猪正在吃食。 31 那些鬼魔就央求耶稣,说:“如果你要把我们赶出去,就叫我们进入这群猪里面去吧。”
32 耶稣对它们说:“去吧!”它们就出来,进入猪[h]里面去了。忽然,那整群猪[i]从山崖冲到湖里,在水里淹死[j]了。 33 那些放猪的人就逃跑,进城去传报了这一切事,包括鬼魔附身之人的事。 34 看哪,全城的人都出来看耶稣,见了耶稣以后,就央求他离开他们的地区。
撒种的比喻
4 又一次,耶稣开始在湖边[a]教导人。有一大群人聚集到他那里,所以他上了湖中的一条船坐下来。众人都在岸边,面对湖站着。 2 耶稣用比喻教导他们很多事,在教导时对他们说: 3 “你们当听好:看哪,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4 他撒的时候,有的种子落在路边,[b]飞鸟来了,就把它吃掉了。 5 另有落在岩石地上的,那里没有多少泥土,它立刻就发芽了,因为土不深; 6 当太阳升起,它被暴晒,就枯萎了,因为没有根。 7 另有落进荆棘丛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它就结不出果实了。 8 可是另有落进好土壤里的,就发芽、生长,不断地结出果实,结出的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9 耶稣说:“凡是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用比喻的原因
10 耶稣独自一人的时候,跟随他的人与十二使徒[c]一起问他这些比喻的意思。 11 耶稣对他们说:“神国的奥秘已经赐给你们了[d],但是对外人,一切都是用比喻的。 12 这是为要使
解明撒种的比喻
13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不明白这个比喻,又怎么能领会所有的比喻呢? 14 撒种的人所撒的是话语。 15 那被撒上话语的‘路边之地’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听了话语以后,撒旦就立刻来把那撒在他们心里[g]的话语夺走。 16 [h]那被撒上话语的‘岩石地’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一旦听了这话语,就立刻怀着喜乐的心接受了它; 17 可是他们里面没有根而不能持久,一旦为这话语受患难或逼迫,他们立刻就放弃[i]了。 18 那被撒进话语的‘荆棘丛’是另外一些人,那些人是这样的:他们听了这话语, 19 但今世的各种忧虑、财富的迷惑,以及其他各种欲望纷纷进来把这话语挤住了,他就成了不结果实的。 20 而那被撒上话语的‘好土壤’是这样的人:他们听了这话语就接受,并且结出果实来,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也有一百倍的。”
油灯的比喻
21 耶稣又对他们说:“油灯拿进来,难道是为了放在斗[j]底下,或床底下吗?不是为了放在灯台上吗? 22 这样,就算是隐秘的事,也没有不显明出来的;即使是隐藏的事,也没有不显露出来的。 23 凡是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24 耶稣又说:“你们要留心所听到的。你们用什么量器[k]来衡量,也会同样地被衡量,而且还将加添给你们[l]; 25 因为凡是有的,还要赐给他;凡是没有的,连他有的也将从他那里被拿走。”
种子生长的比喻
26 耶稣又说:“神的国就像这样:有人在地上撒了种子, 27 黑夜白昼,或睡或起,他却不知道那种子怎样发芽和长大。 28 大地自然长出五谷[m]——先长苗,再吐穗,然后穗上结出饱满的子粒。 29 当果实成熟的时候,他立刻伸出镰刀,因为收割的季节到了。”
芥菜种的比喻
30 耶稣又说:“我们把神的国比做什么呢?用什么比喻来表明[n]它呢? 31 它好像一粒芥菜种子,被种入地里的时候,比地上所有的种子更小, 32 可是被种下去以后,它就长起来,长得比所有蔬菜更大,并且长出大枝子,以致天空的飞鸟能在它的荫下搭窝。”
使用比喻
33 耶稣照着他们所能听的,用许多这样的比喻,向他们讲道。 34 他向众人讲话,没有不用比喻的。可是,他却单独给自己的门徒们解释一切。
平静风浪
35 那天晚上,耶稣对门徒们说:“我们渡到对岸去吧。” 36 门徒离开众人,耶稣仍然在船上,他们就把他一同带去;也有别的船[o]与他同行。 37 这时候,起了大风暴,以致波浪打进船里,船几乎灌满了水。 38 耶稣却在船尾靠着枕头睡着了。门徒们叫醒他,说:“老师!我们没命了,你不管吗?”
39 耶稣就起来,斥责了风,对浪[p]说:“不许做声!平静下来!”于是风就停了,湖面就变得一片平静。 40 耶稣对门徒们说:“为什么胆怯呢?你们还没有信吗?”
41 门徒们就大为惊恐,彼此说:“这个人究竟是谁?连风和浪也听从他!”
在格拉森驱赶污灵
5 他们来到湖[q]的对岸,进了格拉森[r]人的地方。 2 耶稣刚下船,就有一个被污灵附身的人,从墓地迎着他来。 3 这个人住在墓地里,没有人能捆住他,就是用铁链也不行。 4 他经常被脚镣和铁链捆起来,然而他总是挣断铁链、打碎脚镣。没有人能制伏他。 5 不管黑夜白昼,他常常在墓地和山上喊叫,又用石头砍自己。
6 他远远地看见耶稣,就跑过去,向他下拜, 7 大声喊叫说:“至高神的儿子耶稣,我与你有什么关系?我藉着神恳求你,不要折磨我!” 8 这是因为耶稣对他说:“你出来,污灵!离开这个人!”
9 耶稣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他回答说:“我名叫‘军团’,因为我们众多。” 10 他一再央求耶稣不要把它们赶出那个地方。
11 当时,那里有一大群猪正在附近的山上吃食。 12 那些污灵[s]就央求耶稣,说:“求你打发我们到猪群里,好让我们进入猪里面去吧!” 13 耶稣[t]准许了它们,污灵就出来,进入猪里面。那群猪约有两千头,它们从山崖冲到湖里,在湖里淹死了。 14 那些放猪的人就逃跑了,去把这事传到城里城外。于是人们就来[u]看发生了什么事。 15 他们来到耶稣那里,看见那曾经有鬼魔附身的,就是被‘军团’所附的那个人,穿着衣服,神志清醒地坐着,他们就惧怕起来。 16 那些看见的人,把发生在有鬼魔附身的人身上和有关猪群的事,都告诉了大家。 17 他们就开始央求耶稣离开他们的地区。
18 耶稣上船的时候,那曾被鬼魔附身的人恳求他,要与他在一起。 19 耶稣没有答应,却对他说:“你回家去吧,到你的亲友那里,告诉他们主为你做了什么,以及他怎样怜悯你。” 20 于是那个人离开了,开始在德卡波利斯地区传扬耶稣为他做了什么样的事。众人都感到惊奇。
少女复活、妇人痊愈
21 耶稣又上船渡到对岸。有一大群人聚集到他那里,他就留在湖边。 22 这时候,来了一个名叫睚鲁的会堂主管。他一见到耶稣,就俯伏在耶稣脚前, 23 迫切地恳求他,说:“我的小女儿快要死了。求你来按手在她身上,好让她得救治,能活下去。”
24 耶稣就与他一起去,有一大群人跟随耶稣,并拥挤他。 25 有一个妇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病。 26 她在许多医生手里受了很多苦,花尽了她所有的一切,没有任何效果,反而倒变得更严重了。 27 她听说了耶稣的事,就夹在人群中,从后面摸了一下耶稣的衣服, 28 原来她想:“只要我摸到他的衣服,就会得救治。” 29 立刻,她的血漏就止住了,她也感觉到身体从病痛中痊愈了。
30 耶稣自己里面立刻知道有能力从他而出,就在人群中转过身来,问:“谁摸了我的衣服?”
31 他的门徒们对他说:“你看这群人拥挤着你,你还问‘谁摸了我’吗?”
32 可是耶稣环视周围,要知道是谁做了这事。 33 那妇人知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就惧怕起来,战战兢兢地上前俯伏在耶稣面前,把真实情况全告诉了他。 34 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去吧。你从病痛中痊愈了吧!”
35 耶稣还在说话的时候,有些人从会堂主管的家里来,对睚鲁[v]说:“你的女儿已经死了,何必再麻烦老师呢?”
36 耶稣却当做没听见他们所说的话,对会堂主管说[w]:“不要怕,只要信!” 37 然后他除了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弟弟[x]约翰以外,不准别的人跟着。 38 他们来到会堂主管的家里,耶稣看见一片混乱,有人哭泣,有人哀号。 39 耶稣进去对他们说:“为什么慌乱哭泣呢?孩子不是死了,而是睡了。”
40 他们就讥笑耶稣。耶稣把他们都赶出去,只带着孩子的父母和一起来的人,进入孩子所在的地方[y]。 41 他握着孩子的手,对她说:“塔利达,库莫![z]”——这翻译出来就是“小女孩,我吩咐你起来!” 42 那女孩随即起来,开始走动。她那时十二岁。大家立刻目瞪口呆,大为惊讶。 43 耶稣郑重地吩咐他们,不要让任何人知道这事,又吩咐给孩子吃东西。
Copyright © 2011 by Global Bible Initi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