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太 福 音 11:1-19
Chinese Union Version (Traditional)
11 耶 穌 吩 咐 完 了 十 二 個 門 徒 , 就 離 開 那 裡 , 往 各 城 去 傳 道 , 教 訓 人 。
2 約 翰 在 監 裡 聽 見 基 督 所 作 的 事 , 就 打 發 兩 個 門 徒 去 ,
3 問 他 說 : 那 將 要 來 的 是 你 麼 ? 還 是 我 們 等 候 別 人 呢 ?
4 耶 穌 回 答 說 : 你 們 去 , 把 所 聽 見 , 所 看 見 的 事 告 訴 約 翰 。
5 就 是 瞎 子 看 見 , 瘸 子 行 走 , 長 大 痲 瘋 的 潔 淨 , 聾 子 聽 見 , 死 人 復 活 , 窮 人 有 福 音 傳 給 他 們 。
6 凡 不 因 我 跌 倒 的 就 有 福 了 !
7 他 們 走 的 時 候 , 耶 穌 就 對 眾 人 講 論 約 翰 說 : 你 們 從 前 出 到 曠 野 是 要 看 甚 麼 呢 ? 要 看 風 吹 動 的 蘆 葦 麼 ?
8 你 們 出 去 到 底 是 要 看 甚 麼 ? 要 看 穿 細 軟 衣 服 的 人 麼 ? 那 穿 細 軟 衣 服 的 人 是 在 王 宮 裡 。
9 你 們 出 去 究 竟 是 為 甚 麼 ? 是 要 看 先 知 麼 ? 我 告 訴 你 們 , 是 的 , 他 比 先 知 大 多 了 。
10 經 上 記 著 說 : 我 要 差 遣 我 的 使 者 在 你 前 面 預 備 道 路 , 所 說 的 就 是 這 個 人 。
11 我 實 在 告 訴 你 們 , 凡 婦 人 所 生 的 , 沒 有 一 個 興 起 來 大 過 施 洗 約 翰 的 ; 然 而 天 國 裡 最 小 的 比 他 還 大 。
12 從 施 洗 約 翰 的 時 候 到 如 今 , 天 國 是 努 力 進 入 的 , 努 力 的 人 就 得 著 了 。
13 因 為 眾 先 知 和 律 法 說 預 言 , 到 約 翰 為 止 。
14 你 們 若 肯 領 受 , 這 人 就 是 那 應 當 來 的 以 利 亞 。
15 有 耳 可 聽 的 , 就 應 當 聽 !
16 我 可 用 甚 麼 比 這 世 代 呢 ? 好 像 孩 童 坐 在 街 市 上 招 呼 同 伴 , 說 :
17 我 們 向 你 們 吹 笛 , 你 們 不 跳 舞 ; 我 們 向 你 們 舉 哀 , 你 們 不 捶 胸 。
18 約 翰 來 了 , 也 不 吃 也 不 喝 , 人 就 說 他 是 被 鬼 附 著 的 ;
19 人 子 來 了 , 也 吃 也 喝 , 人 又 說 他 是 貪 食 好 酒 的 人 , 是 稅 吏 和 罪 人 的 朋 友 。 但 智 慧 之 子 總 以 智 慧 為 是 ( 有 古 卷 : 但 智 慧 在 行 為 上 就 顯 為 是 ) 。
Read full chapter
马太福音 11:1-19
Chinese New Version (Traditional)
約翰派門徒去見耶穌(A)
11 耶穌吩咐完了十二門徒,就離開那裡,在各城裡教導傳道。
2 約翰在監獄裡聽見基督所作的,就派門徒去問他: 3 “你就是那位要來的,還是我們要等別人呢?” 4 耶穌回答他們:“你們回去,把聽見和看見的都告訴約翰, 5 就是瞎的可以看見,瘸的可以走路,患痲風的得到潔淨,聾的可以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聽。 6 那不被我絆倒的,就有福了。”
耶穌論到約翰(B)
7 他們走了之後,耶穌對群眾講起約翰來,說:“你們到曠野去,是要看甚麼?被風吹動的蘆葦嗎? 8 你們出去到底要看甚麼?身穿華麗衣裳的人嗎?那些穿著華麗衣裳的人,是在王宮裡的。 9 那麼,你們出去要看甚麼?先知嗎?我告訴你們,是的。他比先知重要得多了。 10 經上所記:
‘看哪,我差遣我的使者在你面前,
他必在你前頭預備你的道路。’
這句話是指著他說的。 11 我實在告訴你們,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比施洗的約翰更大;然而天國裡最小的比他還大。 12 從施洗的約翰的時候直到現在,天國不斷遭受猛烈的攻擊,強暴的人企圖把它奪去。 13 所有的先知和律法,直到約翰為止,都說了預言。 14 如果你們肯接受,約翰就是那要來的以利亞。 15 有耳的,就應當聽。
16 “我要把這世代比作甚麼呢?它好像一些小孩子坐在市中心,呼叫別的小孩子, 17 說:
‘我們給你們吹笛子,你們卻不跳舞;
我們唱哀歌,你們也不捶胸。’
18 約翰來了,不吃也不喝,人說他是鬼附的; 19 人子來了,又吃又喝,人卻說:‘你看,這人貪食好酒,與稅吏和罪人為友。’但智慧藉著它所作的,就證實是公義的了。”
Read full chapterChinese New Version (CNV). Copyright © 1976, 1992, 1999, 2001, 2005 by Worldwide Bible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