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祭司麥基洗德

這位麥基洗德是撒冷王,也是至高上帝的祭司。當年亞伯拉罕殺敗眾王凱旋歸來的時候,麥基洗德迎上去為他祝福, 亞伯拉罕把戰利品的十分之一給了他。麥基洗德這名字的原意是「公義之王」,後來他又被稱為撒冷王,意思是「和平之王」。 他的父母、族譜、生辰、壽數都不得而知,他跟上帝的兒子相似,永遠擔任祭司的職分。

試想,連我們的祖先亞伯拉罕都將戰利品的十分之一給了他,可見他是何等的尊貴! 按照猶太人的律法,那些承襲做祭司的利未後裔可以照例向自己的同胞,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收取十分之一。 但這位與猶太人沒有血緣關係的麥基洗德,不單接受了亞伯拉罕給他的十分之一,還為承受應許的亞伯拉罕祝福。 毫無疑問,那為人祝福的總比領受祝福的位分大。 收取十分之一的利未祭司都是會死的人,但那位收取十分之一的麥基洗德被證明仍然活著。 這樣說來,連接受十分之一奉獻的利未也透過亞伯拉罕向麥基洗德納了十分之一。 10 因為亞伯拉罕遇見麥基洗德時,利未雖然還沒有出生,卻已經在他祖先的身體裡面了。

大祭司耶穌

11 猶太人在利未祭司制度的基礎上承受了律法,如果通過這個祭司制度可以達到純全,又何必照麥基洗德的模式而不是亞倫的模式,另外興起一位祭司呢? 12 既然這祭司制度更改了,律法也必須更改。 13 因為這裡所說的這位祭司屬於別的支派,那支派裡從來沒有在祭壇前供職的祭司。 14 顯然,我們的主基督屬於猶大支派,摩西從來沒有說這個支派會出祭司。

15-16 如果照麥基洗德的模式另外興起一位祭司,祂做祭司不是照律法要求的血統關係,而是照不能朽壞之生命的大能,事情就更加清楚了。 17 因為有一處經文為祂做見證說:「你照麥基洗德的模式永遠做祭司。」 18 以前的條例由於本身的弱點和無益被廢除了, 19 因為律法並沒有使人變得純全。但如今,我們可以藉著一個更美好的盼望來到上帝面前。

20 此外,耶穌做祭司並非沒有誓言作保,其他人做祭司沒有誓言作保。 21 上帝只對耶穌說過:

「主起了誓,絕不反悔,
你永遠做祭司。」

22 這誓言使耶穌成了更美之約的保證人。 23 以前做祭司的人數極多,但因為受死亡的限制,都不能長久擔任聖職。 24 然而,基督永遠活著,祂的祭司職位也永不更改。 25 所以祂能拯救那些靠著祂來到上帝面前的人,直到永遠,因為祂永遠活著,為他們祈求。

26 我們所需要的,正是這樣一位聖潔無瑕、良善純全、遠離罪惡、超越諸天的大祭司。 27 祂無需像其他大祭司每天先為自己的罪獻祭,然後為百姓的罪獻祭,因為祂只一次獻上自己的生命,便永遠完成了贖罪的工作。 28 根據律法所立的大祭司都有弱點,但律法之後憑誓言所立的大祭司——上帝的兒子永遠純全。

Jesús lɨ́ɨiñˊ i̱ jmidseaˋ dseaˋ féngˈˊ i̱ laniingˉguɨ lɨ́ˈˆ laco̱ˈguɨ la calɨ́ngˉ Melquisedec

Jo̱ i̱ Melquisedec na calɨ́iñˉ dseata˜ dseaˋ féngˈˊ fɨˊ co̱o̱ˋ fɨɨˋ e calɨsíˋ Salem ie˜ lamɨ˜ jéengˊguɨ eáangˊ, jo̱guɨ calɨ́iñˉ cajo̱ jmidseaˋ laniingˉ quiáˈˉ Fidiéeˇ dseaˋ guiing˜ ñifɨ́ˉ. Jo̱ ie˜ jo̱ i̱ ˈlɨɨ˜ yʉ́ʉˈ˜ quíˉiiˈ Abraham do nɨˈiuuiñˉ fɨˊ e jaiñˈˊ fɨˊ lɨ˜ cangórˉ fɨˊ jee˜ ˈniiˋ fɨˊ lɨ˜ calɨ́ˈrˉ jaléngˈˋ dseata˜ dseaˋ féngˈˊ i̱ seengˋ fɨˊ fɨɨˋ lɨ˜ jiéˈˋ; jo̱ lajeeˇ jo̱b cangóˉ Melquisedec e cangojmijíngˈˊneiñˈ jo̱ cajmigüeamˈˆbre cajo̱; jo̱ mɨ˜ cangɨ́ˋ e jo̱, i̱ yʉ́ʉˈ˜ Abraham do cacuøˈrˊ i̱ Melquisedec do co̱o̱ˋ lajeeˇ guíˉ íingˈ˜ jaléˈˋ e calɨ́ˈrˉ jee˜ e ˈniiˋ do. Jo̱ i̱ Melquisedec la guǿngˈˋ “jaangˋ dseata˜ dseaˋ féngˈˊ i̱ ɨ́ɨˋ íˈˋ laco̱ˈ catɨ́ɨngˉ”; jo̱guɨ co̱ˈ lɨ́ɨiñˊ dseata˜ dseaˋ féngˈˊ quiáˈˉ e fɨɨˋ do e siiˋ Salem e guǿngˈˋ “juguiʉ́ˉ júuˆ røøˋ”, jo̱baˈ cajo̱ siiˋbre “jaangˋ dseata˜ dseaˋ féngˈˊ i̱ quie̱ˊ juguiʉ́ˉ júuˆ røøˋ”. Jo̱ jí̱i̱ˈ˜ co̱o̱ˋ jaˋ e ñiˊ dseaˋ quiáˈˉ i̱ Melquisedec do faˈ i̱˜ calɨ́ngˉ niquiáˈrˆ jo̱guɨ i̱˜ calɨ́ngˉ tiquiáˈrˆ jo̱guɨ i̱˜ jaléngˈˋ ˈlɨɨ˜ dseaˋ cǿøngˈ˜ quiáˈrˉ caguiaangˉguɨ cajo̱; o̱ˈguɨ ñiˊ dseaˋ lɨ˜ cangáangˈ˜ i̱ Melquisedec do o̱ˈguɨ lɨ˜ cajúiñˉ. Jo̱ latab˜ lɨ́ɨiñˊ jmidseaˋ laniingˉ lɨ́ˈˆ laco̱ˈguɨ la lɨ́ɨngˊ i̱ Jó̱o̱ˊ Fidiéeˇ camɨ́ɨngˈ˜ do e latab˜ lɨ́ɨiñˊ jmidseaˋ dseaˋ féngˈˊ i̱ laniingˉguɨ.

Jo̱ lana quie̱ˋnaˈ cuante, dseaˋ rúˈˋnaaˈ, jial tíiˊ laniingˉ calɨ́ngˉ i̱ Melquisedec do e jɨˋguɨ ˈlɨɨ˜ yʉ́ʉˈ˜ quíˉiiˈ Abraham cacuøˈrˊ dseaˋ do co̱o̱ˋ lajeeˇ guíˉ íingˈ˜ quiáˈˉ lajaléˈˋ e calɨ́ˈrˉ jee˜ ˈniiˋ mɨ˜ catíiñˊ có̱o̱ˈ˜ jaléngˈˋ dseata˜ dseaˋ féngˈˊ. Jo̱ lɨ́ˈˆ laco̱ˈguɨ la féˈˋ e júuˆ quiʉˈˊ ta˜ e caséeˊ Moi˜ malɨɨ˜guɨ eáangˊ e lají̱i̱ˈ˜ dseaˋ i̱ teáangˈ˜ jee˜ ˈléˈˋ dseaˋ Israel i̱ siiˋ Levíbingˈ cuǿøngˋ lɨ́ɨngˊ jmidseaˋ, jo̱ lají̱i̱ˈ˜ dseaˋ íˋbingˈ i̱ seaˋ fɨˊ quiáˈˉ i̱ niˈíngˈˋ quiáˈˉ jaléngˈˋ dseaˋ góorˋ co̱o̱ˋ lajeeˇ guíˉ íingˈ˜ lajaléˈˋ e seaˋ quiáiñˈˉ, doñiˊ faˈ e jaléngˈˋ i̱ dseaˋ do lɨ́ɨiñˊ dseaˋ sɨju̱ˇ ˈlɨɨ˜ yʉ́ʉˈ˜ Abraham lɨ́ˈˆ laco̱ˈguɨ la lɨ́ɨiñˊ yaaiñ˜ cajo̱. Jo̱ dsʉˈ i̱ Melquisedec do jaˋ lɨ́ɨiñˊ dseaˋ sɨju̱ˇ ˈlɨɨ˜ yʉ́ʉˈ˜ Leví, dsʉˈ caˈímˈˋbre co̱o̱ˋ lajeeˇ guíˉ íingˈ˜ quiáˈˉ lajaléˈˋ e calɨ́ˈˉ ˈlɨɨ˜ yʉ́ʉˈ˜ Abraham, jo̱guɨ cajmigüeamˈˆbre cajo̱. Jo̱guɨ té̱e̱ˊ óoˊnaˈ cajo̱ e i̱ ˈlɨɨ˜ yʉ́ʉˈ˜ Abraham dobingˈ i̱ caˈíngˈˋ jaléˈˋ júuˆ lají̱i̱ˈ˜ e cajíngˈˉ Fidiéeˇ e nicuǿˈˉreiñˈ. Jo̱ jí̱i̱ˈ˜ jaangˋ jaˋ cuǿøngˋ jíngˈˉ e o̱ˈ lajo̱ e júuˆ la: Niingˉguɨ jaangˋ dseaˋ i̱ jmigüeangˈˆ jaangˋ dseaˋ rúngˈˋ laco̱ˈguɨ i̱ dseaˋ i̱ jmigüeangˈˆ írˋ do. Jo̱ jaléngˈˋ jmidseaˋ quiáˈˉ dseaˋ Israel lɨ́ɨiñˊ sɨju̱ˇ quiáˈˉ ˈlɨɨ˜ yʉ́ʉˈ˜ Leví, jo̱ ímˈˋbre quiáˈˉ dseaˋ góorˋ co̱o̱ˋ lajeeˇ guíˉ íingˈ˜ quiáˈˉ lajaléˈˋ; jo̱ dsʉˈ mɨ˜ nitɨ́ˉ íˈˋ e nijúuiñˉ, jo̱baˈ júumˉbre jóng lɨ́ˈˆ laco̱ˈguɨ doñiˊ i̱i̱ˋ dseaˋ jmɨgüíˋ; jo̱ dsʉˈ lɨ́ˈˆ laco̱ˈ féˈˋ fɨˊ ni˜ jiˋ quiáˈˉ Fidiéeˇ e lafaˈ seemˋbɨ i̱ Melquisedec do latɨˊ lana. Jo̱baˈ laco̱ˈ cuǿøngˋ feˇeeˈ e jaléngˈˋ jmidseaˋ i̱ lɨ́ɨngˊ dseaˋ sɨju̱ˇ Leví, dseaˋ íˋbingˈ íngˈˋ lana lají̱i̱ˈ˜ e co̱o̱ˋ lajeeˇ guíˉ íingˈ˜ e catɨ́ɨiñˈˉ do, jo̱ lɨ́ɨˊ lafaˈ e caquíibˊ jaléngˈˋ i̱ jmidseaˋ do e jo̱ e catɨ́ɨngˉ i̱ Melquisedec do ie˜ lamɨ˜ caquíiˊ yʉ́ʉˈ˜ Abraham quiáˈˉ dseaˋ do. 10 Jo̱ e jábˈˉ, jaˋ mɨˊ calɨsémˋbɨ i̱ Leví do ie˜ jo̱ ie˜ lamɨ˜ cacuøˈˊ Abraham i̱ Melquisedec do co̱o̱ˋ lajeeˇ guíˉ íingˈ˜ lají̱i̱ˈ˜ e catɨ́ɨiñˈˉ do; dsʉˈ cuǿøngˋ feˇeeˈ e jo̱bɨ lafaˈ nɨquie̱ˊ Abraham mɨjú̱ˋ quiáˈˉ jaléngˈˋ dseaˋ sɨju̱rˇ i̱ nilɨseengˋ cøøngˋguɨ, co̱ˈ i̱ Leví do lɨ́ɨiñˊ jaangˋ dseaˋ sɨju̱ˇ dseaˋ do.

11 Jo̱ jaléngˈˋ dseaˋ Israel cangɨ́ɨiñˋ jaléˈˋ e júuˆ quiʉˈˊ ta˜ quiáˈˉ Fidiéeˇ laˈeáangˊ có̱o̱ˈ˜ jaléngˈˋ jmidseaˋ i̱ lɨ́ɨngˊ dseaˋ sɨju̱ˇ Aarón i̱ lɨ́ɨngˊ sɨju̱ˇ yʉ́ʉˈ˜ Leví do cajo̱. Jo̱ faco̱ˈ e ta˜ e cajméeˋ jaléngˈˋ i̱ jmidseaˋ do íingˆ ta˜ e íingˉ dseeˉ e laco̱ˈ lɨguiúngˉ dseaˋ fɨˊ quiniˇ Fidiéeˇ, jo̱baˈ jaˋ ˈneángˉ jmidseaˋ i̱ jiéngˈˋguɨ faco̱ˈ lajo̱; dsʉˈ dseángˈˉ la guíimˋ ˈneángˉ jaangˋguɨ jmidseaˋ lɨ́ˈˆ laco̱ˈ calɨ́ngˉ Melquisedec, jo̱ o̱ˈ laco̱ˈ lɨ́ɨngˊ i̱ jmidseaˋ sɨju̱ˇ Aarón do. 12 Co̱ˈ mɨ˜ jmɨsɨ́ɨngˉ dseaˋ lají̱i̱ˈ˜ ta˜ óoˋ jmidseaˋ, jo̱baˈ ˈnéˉ jmɨsɨ́ɨmˉbre cajo̱ lají̱i̱ˈ˜ e júuˆ quiʉˈˊ ta˜ quiáˈrˉ. 13 Jo̱ uii˜ quiáˈˉ Fíiˋnaaˈ féˈˋ fɨˊ ni˜ jiˋ quiáˈˉ Fidiéeˇ e dseaˋ íˋ lɨ́ɨiñˊ sɨju̱ˇ quiáˈˉ co̱o̱ˋguɨ ˈléˈˋ dseaˋ quiáˈˉ dseaˋ Israel; jo̱ jí̱i̱ˈ˜ jaangˋ dseaˋ jaˋ i̱ mɨˊ calɨ́ɨngˊ jmidseaˋ fɨˊ jee˜ e ˈléˈˋ jo̱ lamɨ˜ jéengˊguɨ. 14 Jo̱ nɨtab˜ dsiˋnaaˈ e Fíiˋnaaˈ Dseaˋ Jmáangˉ cajárˉ fɨˊ jee˜ ˈléˈˋ dseaˋ Israel i̱ siiˋ Judá, jo̱ jaˋ cajárˉ fɨˊ jee˜ ˈléˈˋ dseaˋ Israel i̱ siiˋ Leví; jo̱guɨ nɨneˇbɨ́ɨˈ røøˋ cajo̱ e Moi˜ jaˋ cajíñˈˉ jí̱i̱ˈ˜ co̱o̱ˋ uii˜ quiáˈˉ e ˈléˈˋ dseaˋ Judá do ie˜ lamɨ˜ caféˈrˋ uii˜ quiáˈˉ jaléngˈˋ jmidseaˋ.

15 Jo̱ eáangˊguɨ nɨta˜ dsiˋnaaˈ røøˋ lana có̱o̱ˈ˜ jaléˈˋ e nɨcafáˈˉa na, co̱ˈ nɨcagüémˉ i̱ jmidseaˋ dseaˋ féngˈˊ i̱ laniingˉguɨ do i̱ cǿøngˋ laco̱ˈ i̱ jmidseaˋ Melquisedec do, jo̱guɨ i̱ quíingˈ˜ jee˜ ˈléˈˋ lɨ˜ jiéˈˋ laco̱ˈguɨ jee˜ ˈléˈˋ dseaˋ Leví. 16 Jo̱ Fíiˋnaaˈ calɨ́iñˉ jmidseaˋ dseaˋ féngˈˊ i̱ laniingˉguɨ dsʉˈ o̱ˈ uíiˈ˜ laco̱ˈ ta˜ huɨ̱́ˈˋ e ˈnéˉ güɨˈɨ́ɨrˊ jee˜ dseaˋ sɨju̱ˇ quiáˈˉ dseaˋ Leví, co̱ˈ calɨ́mˉbre jmidseaˋ dseaˋ féngˈˊ i̱ laniingˉguɨ dsʉˈ laˈeáangˊ có̱o̱ˈ˜ e ˈgøngˈˊ quiáˈˉ e seeiñˋ do e jaˋ tó̱o̱ˋ jmɨɨ˜ niˈíingˉ. 17 Co̱ˈ lalab féˈˋ Fidiéeˇ fɨˊ ni˜ jiˋ quiáˈrˉ e éeiñˋ dseaˋ do:

Jo̱ carˋ ngongɨ́ɨˋ jmɨɨb˜ ooˈˉ ta˜ e lɨnˈˊ jmidseaˋ dseaˋ féngˈˊ i̱ laniingˉguɨ
lɨ́ˈˆ laco̱ˈ calɨ́ngˉ i̱ jmidseaˋ i̱ siiˋ Melquisedec ie˜ malɨɨ˜guɨ do.

18 Jo̱ Fidiéeˇ cabˈˊ caguiarˊ jaléˈˋ e júuˆ quiʉˈˊ ta˜ e cacuøˈrˊ Moi˜, co̱ˈ e júuˆ jo̱ joˋ ta˜ íingˆ jo̱guɨ joˋ bíˋ seaˋ quiáˈˉ cajo̱ faˈ e nijméˉ e nileángˋ dseaˋ jee˜ jaléˈˋ dseeˉ quiáˈrˉ. 19 Jo̱ jaléˈˋ e júuˆ quiʉˈˊ ta˜ e caˈíngˈˋ Moi˜ ie˜ lamɨ˜ jéengˊguɨ do jaˋ caquɨ́ɨˈ˜ jmɨɨ˜ faˈ e cajméeˋ e calɨséngˋ dseaˋ cøøngˋ có̱o̱ˈ˜ Fidiéeˇ dseángˈˉ laco̱ˈ sɨˈíˆ. Jo̱ dsʉˈ lana nɨseaˋ co̱o̱ˋ e nita˜ dsiˋnaaˈ e ˈgøngˈˊguɨ e laco̱ˈ nijmɨcó̱o̱ˈ˜ jneaa˜aaˈ e niñíingˋnaˈ e nilɨse̱e̱ˉnaaˈ cøøngˋ có̱o̱ˈ˜ Fidiéeˇ.

20 Jo̱guɨ cajo̱ Fidiéeˇ cacuørˊ júuˆ ta˜ dsíiˊ quiáˈˉ e júuˆ jo̱ laˈeáangˊ có̱o̱ˈ˜ júuˆ quiáˈrˉ e cacuøˈrˊ ˈñiaˈrˊ ie˜ lamɨ˜ cajíñˈˉ e Jesús niˈuíiñˉ jmidseaˋ dseaˋ féngˈˊ i̱ laniingˉguɨ. Dsʉˈ i̱ jmidseaˋ caguiaangˉguɨ do jaˋ cacuøˈˊ Fidiéeˇ júuˆ quiáˈrˉ ˈñiaˈrˊ e niˈuíiñˈˉ do lajo̱. 21 Jo̱ Fíiˋnaaˈ Jesús caˈuíiñˉ jmidseaˋ dseaˋ féngˈˊ i̱ laniingˉguɨ uíiˈ˜ e cacuøˊ Fidiéeˇ júuˆ quiáˈrˉ ˈñiaˈrˊ lɨ́ˈˆ laco̱ˈ la féˈˋ fɨˊ ni˜ jiˋ quiáˈrˉ lɨ˜ féˈˋ lala:

Fíiˋnaaˈ cacuørˊ júuˆ quiáˈrˉ ˈñiaˈrˊ e ˈnéˉ nilɨti˜
jo̱ jaˋ quɨ́ˈˉ jmɨɨ˜ faˈ e nijgiéengˉguɨ e júuˆ jo̱.

Co̱ˈ lalab féˈˋ cuaiñ˜ quiáˈˉ i̱ Jó̱o̱rˊ camɨ́ɨngˈ˜ do:
    “Carˋ ngongɨ́ɨˋ jmɨɨb˜ lɨ́ɨngˊ ˈnʉˋ jmidseaˋ dseaˋ féngˈˊ i̱ laniingˉguɨ lɨ́ˈˆ laco̱ˈ la lɨ́ɨngˊ i̱ Melquisedec do.”

22 Jo̱ co̱ˈ Fidiéeˇ cacuørˊ e júuˆ quiáˈrˉ ˈñiaˈrˊ do, jo̱baˈ nɨtaaˉ dsiˋnaaˈ e Jesús tíiˊ nir˜ e júuˆ tɨguaˇ catɨ́ˋ tú̱ˉ do e ˈgøngˈˊguɨ laco̱ˈguɨ júuˆ e cacuøˊ Fidiéeˇ lamɨ˜ jéengˊguɨ do. 23 Jo̱ jaléngˈˋ i̱ jmidseaˋ caguiaangˉguɨ do cajúmˉbre mɨ˜ catɨ́ˋ oor˜ quiáˈrˉ, jo̱baˈ i̱ jiémˈˋ caguáˋ é̱e̱ˆ quiáˈrˉ. 24 Jo̱ dsʉˈ Jesús latab˜ seeiñˋ, jo̱baˈ latab˜ lɨ́ɨiñˊ jmidseaˋ dseaˋ féngˈˊ i̱ laniingˉguɨ, jo̱ uíiˈ˜ jo̱baˈ joˋ ˈneángˉguɨ jmidseaˋ i̱ jiéngˈˋguɨ i̱ niˈíingˋ é̱e̱ˆ quiáˈrˉ. 25 Jo̱ co̱ˈ lajo̱b lɨ́ɨngˊ Jesús, jo̱baˈ laˈeáangˊ íˋbre cuǿøngˋ e leáiñˉ jaléngˈˋ dseaˋ jee˜ jaléˈˋ dseeˉ quiáiñˈˉ lata˜ e laco̱ˈ nilɨseeiñˋ cøøngˋ có̱o̱ˈ˜ Fidiéeˇ, co̱ˈ carˋ ngongɨ́ɨˋ jmɨɨb˜ seeiñˋ e laco̱ˈ mɨˈrˊ Fidiéeˇ cuaiñ˜ quiáˈˉ jaléngˈˋ dseaˋ.

26 Jo̱baˈ Jesús lɨ́ɨiñˊ dseángˈˉ i̱ jmidseaˋ dseaˋ féngˈˊ i̱ laniingˉguɨ do i̱ ˈneángˉnaaˈ do, co̱ˈ íˋbre dseaˋ caneáarˊ fɨˊ e laco̱ˈ cuǿøngˋ nilɨse̱e̱ˉnaaˈ cøøngˋ có̱o̱ˈ˜ Fidiéeˇ. Jo̱ dseángˈˉ dseaˋ güeamˈˆ lɨ́ɨngˊ dseaˋ do fɨˊ quiniˇ Fidiéeˇ, jo̱ jí̱i̱ˈ˜ co̱o̱ˋ dseeˉ jaˋ táaiñˋ, jo̱guɨ jaˋ lɨ́ɨiñˊ laco̱ˈ la lɨ́ɨngˊ dseaˋ dseeˉ dseaˋ quiˊ. Jo̱ lana dob nɨguiiñ˜ fɨˊ ñifɨ́ˉ lɨ́ˈˆ lɨˊ dséeˊ é̱e̱ˆ laco̱ˈ guiing˜ Tiquiáˈrˆ Fidiéeˇ. 27 Jo̱ Jesús jaˋ lɨ́ɨiñˊ laco̱ˈguɨ i̱ jmidseaˋ caguiaangˉguɨ i̱ calɨséngˋ lamɨ˜ jéengˊguɨ do, co̱ˈ jaléngˈˋ jmidseaˋ íˋ laco̱o̱ˋ jmɨɨ˜ laco̱o̱ˋ jmɨɨb˜ ˈnéˉ jngáiñˈˉ jaléngˈˋ jóˈˋ e quiáˈˉ nicuǿiñˈˉ Fidiéeˇ, jo̱ lajo̱baˈ niˈíingˉ dseeˉ quiáˈrˉ laˈuii˜, jo̱ mɨ˜ ningɨ́ˋ jo̱, ˈnéˉ nijméˉguɨr e laco̱ˈ niˈíingˉ dseeˉ quiáˈˉ jaléngˈˋ dseaˋ rúiñˈˋ. Dsʉˈ Jesús co̱o̱ˋ néeˈ˜baˈ ˈnéˉ e cajángˈˋ ˈñiaˈrˊ e laco̱ˈ niˈíingˉ dseeˉ quiáˈˉ dseaˋ jmɨgüíˋ lata˜. 28 Jo̱ jaléˈˋ e júuˆ quiʉˈˊ ta˜ e caˈíngˈˋ Moi˜ do dseaˋ dseeˉ dseaˋ quiˊbingˈ guíngˈˋ i̱˜ i̱ niˈuíingˉ jmidseaˋ laniingˉ; jo̱ e júuˆ e cacuøˊ Fidiéeˇ ˈñiaˈrˊ do e caféˈrˋ mɨ˜ cangɨ́ˋ e cacuøˈrˊ Moi˜ jaléˈˋ e júuˆ quiʉˈˊ ta˜ do lamɨ˜ jéengˊguɨ, jo̱ dsʉˈ có̱o̱ˈ˜ e júuˆ e caféˈˋ Fidiéeˇ dobaˈ caˈnáaiñˉ i̱ Jó̱o̱rˊ camɨ́ɨngˈ˜ do e laco̱ˈ niˈuíiñˉ jmidseaˋ dseaˋ féngˈˊ i̱ dseángˈˉ laniingˉguɨ i̱ dseángˈˉ lata˜ éeˋ ta˜ røøˋ có̱o̱ˈ˜ lajaléˈˋ e cangɨ́ɨiñˋ quiáˈˉ Tiquiáˈrˆ Fidiéeˇ.

大祭司麦基洗德

这位麦基洗德是撒冷王,也是至高上帝的祭司。当年亚伯拉罕杀败众王凯旋归来的时候,麦基洗德迎上去为他祝福, 亚伯拉罕把战利品的十分之一给了他。麦基洗德这名字的原意是“公义之王”,后来他又被称为撒冷王,意思是“和平之王”。 他的父母、族谱、生辰、寿数都不得而知,他跟上帝的儿子相似,永远担任祭司的职分。

试想,连我们的祖先亚伯拉罕都将战利品的十分之一给了他,可见他是何等的尊贵! 按照犹太人的律法,那些承袭做祭司的利未后裔可以照例向自己的同胞,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收取十分之一。 但这位与犹太人没有血缘关系的麦基洗德,不单接受了亚伯拉罕给他的十分之一,还为承受应许的亚伯拉罕祝福。 毫无疑问,那为人祝福的总比领受祝福的位分大。 收取十分之一的利未祭司都是会死的人,但那位收取十分之一的麦基洗德被证明仍然活着。 这样说来,连接受十分之一奉献的利未也透过亚伯拉罕向麦基洗德纳了十分之一。 10 因为亚伯拉罕遇见麦基洗德时,利未虽然还没有出生,却已经在他祖先的身体里面了。

大祭司耶稣

11 犹太人在利未祭司制度的基础上承受了律法,如果通过这个祭司制度可以达到纯全,又何必照麦基洗德的模式而不是亚伦的模式,另外兴起一位祭司呢? 12 既然这祭司制度更改了,律法也必须更改。 13 因为这里所说的这位祭司属于别的支派,那支派里从来没有在祭坛前供职的祭司。 14 显然,我们的主基督属于犹大支派,摩西从来没有说这个支派会出祭司。

15-16 如果照麦基洗德的模式另外兴起一位祭司,祂做祭司不是照律法要求的血统关系,而是照不能朽坏之生命的大能,事情就更加清楚了。 17 因为有一处经文为祂做见证说:“你照麦基洗德的模式永远做祭司。” 18 以前的条例由于本身的弱点和无益被废除了, 19 因为律法并没有使人变得纯全。但如今,我们可以借着一个更美好的盼望来到上帝面前。

20 此外,耶稣做祭司并非没有誓言作保,其他人做祭司没有誓言作保。 21 上帝只对耶稣说过:

“主起了誓,绝不反悔,
你永远做祭司。”

22 这誓言使耶稣成了更美之约的保证人。 23 以前做祭司的人数极多,但因为受死亡的限制,都不能长久担任圣职。 24 然而,基督永远活着,祂的祭司职位也永不更改。 25 所以祂能拯救那些靠着祂来到上帝面前的人,直到永远,因为祂永远活着,为他们祈求。

26 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位圣洁无瑕、良善纯全、远离罪恶、超越诸天的大祭司。 27 祂无需像其他大祭司每天先为自己的罪献祭,然后为百姓的罪献祭,因为祂只一次献上自己的生命,便永远完成了赎罪的工作。 28 根据律法所立的大祭司都有弱点,但律法之后凭誓言所立的大祭司——上帝的儿子永远纯全。

祭司麦基洗德

麦基洗德是撒冷的国王,是至高上帝的祭司。一次,亚伯拉罕打败了其他国王凯旋而归时,麦基洗德去迎接亚伯拉罕,并祝福他。 亚伯拉罕把所有的战利品的十分之一献给了他。首先麦基洗德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义之王”,同时他也是撒冷之王,意思就是“和平之王”, 没有父母,也没有家谱可查, [a]也没有生命的开始和结束之日。他就像上帝之子一样,永远是祭司。

你们明白,他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啊!就连我们的先祖亚伯拉罕也把自己的战利品的十分之一献给了他。 从此以后,利未的后代,凡是成为祭司的人,都按摩西律法的规定,从人们,也就是从自己的同胞那里收取十分之一的财物,尽管他们同是亚伯拉罕的后代。 麦基洗德不是利未族人的后代,可是,他却从亚伯拉罕那里收取了十分之一的财物,并祝福得到了上帝的许诺的他。 毫无疑问,赐福的人总高于受到赐福的人。 这种情形下,(利未族的情况)征收十分之一的人是会死的,但是,另一种情形(麦基洗德的情形),征收十分之一的人像《经》所描写的那样,依然活着。 甚至可以这样说,征收十分之一的利未,实际上是通过亚伯拉罕付了这十分之一的税, 10 因为麦基洗德见到亚伯拉罕时,利未还没有出生。

11 假如通过利未族的祭司制度能达到完美,(在利未族的祭司制度的基础上,律法颁布给了人们),那么,为什么还需要另外一个像麦基洗德而不像亚伦的祭司出现呢? 12 因为当祭司制度一更换时,律法也必须随之而更改。 13 我们的主—即我们现在所谈论的那位,属于不同的支派,这个支派里,还没有谁在祭坛前供过职。 14 我们的主显然是来自犹大族,关于这一族,摩西从未提到过有关祭司的事。

耶稣是和麦基洗德一样的祭司

15 当另一位像麦基洗德一样的祭司出现时,这件事情就更加清楚了。 16 他并非以一个牵涉到人类管制的律法为基础,而是凭着不可摧毁的生命力量被任命为祭司的。 17 因为《经》上关于他说道:

“你像麦基洗德一样,永远是祭司。” (A)

18 旧的条例被搁置一边,因为它软弱无用。 19 律法未曾使任何事物完美。现在,一个更美好的希望赐给了我们,它使我们接近了上帝。

20 同样重要的是,上帝让耶稣做大祭司的时候,并非没有发誓, 21 其他人成为大祭司的时候,上帝没有发过誓,但是,耶稣却是借着誓言成为大祭司的。上帝对他说:

“主发了誓,
决不改变主意:
‘你永远是祭司.’” (B)

22 这就是说,耶稣成为更好的契约 [b]的保证人。

23 从前有过很多大祭司,他们因为死亡而不能继续任职。 24 但是,耶稣是永生的,所以他可以永远担任祭司。 25 因此,他能够永远拯救那些通过他来到上帝那里的人们,因为他能够永远活着为他们请求。

26 所以,耶稣是我们所需要的那种大祭司。他神圣、清白、纯洁、超乎罪人之上,并被升到诸天之上。 27 他不必像其他大祭司那样,每天先为自己赎罪,然后再为他人的赎罪奉献祭物。他只把自己奉献给上帝一次,便永远地赎清了人们的罪孽。 28 根据律法指定的大祭司都有人的弱点。而在律法之后,由誓言保证的许诺,使被任命为大祭司的人子永远完美。

Footnotes

  1. 希 伯 來 書 7:3 麦基洗德没有父母,没有家谱。
  2. 希 伯 來 書 7:22 更好的契约: 上帝赐给他的子民一个合同或契约。给犹太人的是摩西律法,现在上帝通过基督把一个更好的契约给了他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