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12:22-13:23
Chinese Contemporary Bible (Traditional)
22 有人帶一個被鬼附身、又瞎又啞的人來見耶穌,耶穌便醫好他,使他能說能看。 23 眾人都很驚奇,就說:「這人會不會是大衛的那個後裔?」 24 法利賽人聽見後卻說:「祂不過是靠鬼王別西卜趕鬼罷了。」
25 耶穌知道他們的心思,就說:「一個國內部自相紛爭,必然滅亡;一座城、一個家內部自相紛爭,必然崩潰。 26 若撒旦驅逐撒旦,就是自相紛爭,牠的國怎能維持呢? 27 若我是靠別西卜趕鬼,你們的子弟又是靠誰趕鬼呢?為此,他們要審判你們。 28 若我是靠上帝的靈趕鬼,就是上帝的國已降臨在你們中間了。
29 「人如何進入壯漢家中搶奪他的財物呢?除非先把那壯漢捆綁起來,才有可能搶劫他的家。
30 「不與我為友就是與我為敵;不助我召集就是故意拆散。 31 所以我告訴你們,一切的罪和褻瀆的話都可以得到赦免,但褻瀆聖靈的罪必得不到赦免。 32 說話得罪人子的,還可以得到赦免;但那些說話冒犯聖靈的,今生永世都得不到赦免。
樹與果
33 「好樹結好果子,壞樹結壞果子,看果子就能知道樹的好壞。 34 你們這些毒蛇的後代!你們心裡邪惡,又怎能講出好話呢?因為心裡充滿的,口裡自然會說出來。 35 善人心存良善,就從他裡面發出良善;惡人心存邪惡,就從他裡面發出邪惡。 36 我告訴你們,在審判之日,人將為自己所說的每一句閒話負責, 37 因為將來要憑你口中的話來判斷你是否有罪。」
求神蹟
38 當時,有幾個律法教師和法利賽人對耶穌說:「老師,我們想要看你行個神蹟。」 39 耶穌回答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想看神蹟,可是除了約拿先知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 40 約拿在大魚腹中三日三夜,人子也要在地裡三日三夜。 41 在審判的日子,尼尼微人和這世代的人都要起來[a],尼尼微人要定這個世代的罪,因為他們聽到約拿的宣告,就悔改了。看啊!這裡有一人比約拿更偉大。 42 在審判的日子,南方的女王和這世代的人都要起來,她要定這個世代的罪,因為她曾不遠千里來聽所羅門王的智言慧語。看啊!這裡有一人比所羅門王更偉大。
乘虛而入
43 「有一個污鬼離開了牠以前所附的人,在乾旱無水之地四處遊蕩,尋找安歇之處,卻沒有找到。 44 於是牠說,『我要回到老地方。』牠回去後,看見裡面空著,打掃得又乾淨又整齊, 45 就去帶來了七個比自己更邪惡的鬼一起住在那裡。那人的下場比從前更慘了。這個邪惡的世代也會這樣。」
真正的親屬
46 耶穌還在和眾人說話的時候,祂的母親和兄弟站在外面,想要跟祂說話。 47 有人告訴祂:「你的母親和兄弟在外面有話要跟你說。」
48 耶穌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兄弟?」 49 祂伸出手來指著門徒說:「你們看!這些人就是我的母親和我的兄弟。 50 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都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
撒種的比喻
13 當天,耶穌離開房子,坐在湖邊。 2 有一大群人聚集到祂周圍,祂只好上船坐下,眾人都站在岸上。 3 祂用比喻向他們講許多道理,說:「有一個農夫出去撒種。 4 撒種的時候,有些種子落在路旁,被飛鳥吃掉了; 5 有些落在石頭地上,因為泥土不深,種子很快就發芽了,然而因為沒有根, 6 被太陽一曬,就枯萎了; 7 有些落在荊棘叢中,荊棘長起來便把嫩苗擠住了; 8 有些落在沃土裡,就結出果實,收成多達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 9 有耳朵的,都應當聽。」
用比喻的目的
10 門徒上前問耶穌:「你為什麼要用比喻來教導他們呢?」
11 耶穌回答說:「天國的奧祕只讓你們知道,不讓他們知道。 12 因為凡有的,還要給他更多,他就豐富有餘;凡沒有的,連他僅有的也要奪去。 13 我用比喻教導他們是因為他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聞而不悟。 14 以賽亞的預言正應驗在他們身上,
『你們聽了又聽,卻不明白;
看了又看,卻不領悟。
15 因為這些人心靈麻木,
耳朵發背,眼睛昏花,
以致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見,
心裡不明白,無法回心轉意,
得不到我的醫治。』
16 「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得見;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為聽得見。 17 我實在告訴你們,以前有許多先知和義人曾渴望看見你們所看見的,聽見你們所聽見的,卻未能如願。
解釋比喻
18 「所以,你們應當留心這撒種的比喻。 19 種子落在路旁,是指人聽了天國的道理卻不明白,魔鬼乘虛而入,把撒在他心裡的奪走了; 20 種子落在石頭地上,是指人聽了道後,立刻歡喜地接受了, 21 但因為他心裡沒有根基,不過是暫時接受,一旦為道遭受患難或迫害,就立刻放棄了信仰; 22 種子落在荊棘叢中,是指人雖然聽過道,但生活的憂慮和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以致不能結出果實; 23 種子落在沃土裡,是指人聽了道,並明白了道,就結出果實來,有的多達一百倍,有的六十倍,有的三十倍。」
Footnotes
- 12·41 「起來」或作「復活」。